1978年初,正是拔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東風吹遍祖國大地,桃花盛開,春風拂面的時候。我們裝點行囊、打起背包從全國各地來到了風景秀麗的水仙花故鄉——福建省漳州市解放軍福州軍區軍醫學校(學員三隊)。當我們進入校園時,隊部門口醒目地橫掛著“熱烈歡迎恢復高考后 我校首屆同學來校學習!”的橫幅標語,我們禁不住心潮澎湃,為之欣慰,為之自豪。
初春的朝陽鍍亮了帽徽領章,綠色軍裝勾畫出青春朝氣。紅五星下97張清秀的臉龐,向祖國展示出軍校學員的英姿;向人民訴說著白衣戰士對和平的期盼。清晨我們親手栽下一棵棵果樹。日暮朝夕,扎根沃土,蓬勃向上,與我們一起茁壯成長!
同學們在軍校日日夜夜朝夕相處的時光里,我們同窗苦讀,勤勉磨練,榮辱與共。先后獲得了上級部門頒發的“基層建設先進集體”、“支部建設達標單位”、“先進團支部”、“專業考試成績第一名”、“射擊比賽第一名”、“籃球比賽第一名”等九項榮譽。這是軍旅生涯對無悔青春的饋贈,是對黨和人民對我們培養教育的報答。這種報效祖國的初心與使命早已深深地熔進每個學員的血液,化成我們為之共同拼搏、奮斗并令父老鄉親為之感動的不變軍魂。她是伴隨我們成長的自豪,是我們無法拒絕驕傲。
寒來暑往,幾年時光勿勿而過,轉眼間就要畢業了,又將奔赴新的征途。臨別,同學們相擁而泣,難舍難分。但果實終將離開大樹,小溪終將奔向大海,山鷹終將搏擊長空。此刻,我們要感謝所有領導、老師、戰友、員工昨天的辛勞為今天這動人的篇章所作的精彩鋪墊。
自從有了這段經歷,我們的腳步不再彷徨和猶豫!我們的生命不再蒼白與單薄!我們的意志將更加執著堅定!
回望我們走過的歷程,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我們響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號令,始終遵循“求真、務實、奮發、有為”的校訓。無論是在軍隊服役,還是為地方建設都有出色的表現:有的多次立功受獎;有的走上了師團(局處)級領導崗位;有的在科研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有的在創業方面收獲了輝煌業績;也有的在公益事業上贏取了社會的敬重;還有的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奉獻,得到了廣泛的贊譽。
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軍校學子,“綠衣精靈”沒有躺在原有的功勞鋪上;沒有忘記父輩和領導的囑托;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我們所留下“如畫的腳印”是那么整齊而明晰,絢麗而多彩!那是一串串堅定的步伐!一聲聲贊美的佳話!一行行鏗鏘的詩篇!
三十多年,斗轉星移,變化萬千,相隔千里。那同摯一桿旗;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的歲月離我們已日見遠去。時光的流逝帶走了我們曾經風華正茂的容顏;也隔斷了許多同學的信息。但同學之間如同親人一般的情感和緣分即永遠也帶不走,隔不斷。我們對昔日軍校生活的向往與眷戀,對同學、戰友無盡的思念與牽掛,將與日懼增。今天,各地的同學,在心靈的呼喚和催促聲中,來到這座秀美如畫的榕城重新聚首。這是上蒼的安排和眷顧,我們感恩,我們欣喜。雖然團圓的時間很短暫,但給同學們帶來了歡喜快樂的歌聲與笑語;給戰友們提供了抒發情誼的場館與機會;給兄妹們營造了勉勵幫扶的橋梁與紐帶。同時也為各自在新的崗位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慰藉!更為未來的日子相互祝福、祈禱營造了溫馨的氛圍……
愿這本小小的通信冊,能夠講述我們軍校生活酸甜苦辣的睿智故事;能夠承載我們軍旅生涯的光榮與夢想;能夠表達我們久別重逢時的愉悅心情。愿她成為戰友們交流聯絡感情的平臺;成為同學們回味校園耕耘收獲果實的甘甜;成為大家重溫師生情、戰友情、同學情的樂園;成為“軍校人”追求人生理想信念的真實縮影。當我們在閑暇之余翻開這本冊子看到同學、戰友們風采秀逸的容貌時,能使我們感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作者簡介
陳清貴,微信名“沙漠胡楊”,是一名轉業干部,1976年2月從江西銅鼓入伍,先后在解放軍第一七二醫院、南京軍區福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服役(中校副團),1998年轉業到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本科學歷。2006年意外傷殘(一級),2016年開始學習寫作。
冬歌文苑工作室
總編:冬 歌
執行主編:倪寶元
執行主編:吳秀明
征稿
必須原創,必須首發
原創作品在本公眾號刊發后,視為作者自動授權,本公眾號有權擇優稿件匯集公開出版。其他網絡平臺轉載本公眾號作品,需注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