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烏克蘭選出了新總統——喜劇演員澤連斯基,但是美國國會研究處編寫了一份報告卻認為澤連斯基缺乏國家管理經驗,美方擔心澤連斯會在頓巴斯沖突調解問題上“對俄羅斯做出妥協”。在2014-2015年,德國、法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四國領導人相繼簽署了兩個明斯克協議。現在烏克蘭東部的情況如何,烏方還能不能在新總統的率領下收復失地?美國《每日信號》網站派記者到實地進行了采訪。
報道稱烏克蘭軍隊正在該國的東部戰區慢慢推進,以突破烏克蘭五年內戰沖突的僵局。烏克蘭官員透露在2018年,烏克蘭軍隊重新占領了頓巴斯地區24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是2016年底以來烏克蘭所謂”匍匐進攻“緩慢而穩定的戰果。“通過防守贏得戰爭是不可能的,你需要反擊并沿著整個劃界線推進,否則敵人只會得寸進尺,”烏克蘭戰地記者表示。
烏克蘭,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在2015年2月的達成了明斯克第二次停火協議,將烏克蘭東部的戰爭鎖定在相對靜止的大約250英里長的前線上。該協議還禁止雙方在接觸地帶使用100毫米以上口徑的武器。然而根據聯合國的估計,這一協議并沒有終止頓巴斯的沖突。這場沖突已造成13000多名烏克蘭人喪生,其中在明斯克第二次停火協議簽訂后的死亡人數就占到一半以上。
今天,大約6萬烏克蘭軍隊被部署到頓巴斯戰區,在那里他們依靠戰壕和炮兵中對抗大約38000名俄羅斯分離主義軍隊。烏克蘭官員稱其中包括大約3,000名俄羅斯軍人。由于擔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以及刺激俄羅斯大規模反攻,烏克蘭軍隊在過去4年中主要采取的辦法是依靠小型部隊突襲,來占領對方陣地。例如烏克蘭于2016年奪回了亞速海附近的Shyrokyne鎮,2017年初奪回了哈利夫卡和頓涅茨克附近的一系列定居點,烏克蘭軍方將這種謹慎的進攻稱為“匍匐攻勢”。
2018年烏克蘭軍方的“匍匐攻勢”并不理想。以犧牲約100名士兵為代價,烏克蘭總共才收復了24平方公里的領土,大約相當于美國佛羅里達州沃爾特迪斯尼度假區面積的四分之一。一些專家和官員警告稱,這種緩慢的進展不足以扭轉形勢,有利于烏克蘭,相反可能會刺激俄羅斯進行報復。然而其他人則認為,需要采取進攻行動來提高烏克蘭軍隊的士氣,并幫助將真實世界的戰線推進到明斯克二次談判規定的地點。
烏克蘭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占領無人地帶內的大片領土,軍事上稱為“灰色地帶”。在這些地方,雙方對立的部隊被幾公里寬的無人區分開,每個營地都在防御的位置進入陣地,免受炮擊和狙擊手的攻擊。盡管暴露在對方火力之下,烏克蘭軍方在不斷前進,目的是靠近對方陣地,形成戰場壓力。在一些地點,烏克蘭軍隊甚至推進到距離對方掩體幾十米的地方,互相對罵都能聽得到。烏克蘭軍方認為,即便傷亡要增大也要這么干,因為長期的防守塹壕戰對烏方士氣是重大打擊。
俄羅斯總統普京指責烏克蘭違反了第二次明斯克停火協議。然而即將離任的烏克蘭總統佩特羅·波羅申科表示,收回領土并未違反停火規則。新當選總統澤連斯基在競選期間表示,他不愿意用軍事力量結束頓巴斯沖突,并為與普京的和平談判敞開大門。普京表示他愿意與新的烏克蘭總統進行對話。盡管烏克蘭國內上下對與俄羅斯達成外交妥協持懷疑態度,但烏克蘭本身更無力發動全面進攻收復頓巴斯地區。
因此現在烏克蘭東部的沖突,戰斗節奏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部戰線相似。雖然規模小得多,但有一些高技術特征,例如使用無人機和電子戰。這是一場奇怪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雙方的陣營基本上都坐在原地,每天就是打冷槍冷泡,并不試圖取得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突破。火炮隨時可以開火,狙擊手的威脅永無止境。最后士兵的生存機會取決于運氣好壞和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概率。在戰區之外,烏克蘭的生活相對正常,但更致命的大災難的隨時可能發生。
現任和前任烏克蘭國防官員都認為,莫斯科已經在烏克蘭境內部署了大約8萬人的部隊,能夠在兩到四周內發動大規模坦克閃電戰。根據烏克蘭軍方官員的說法,在頓巴斯的兩個分離地區內,烏克蘭分離主義部隊共同擁有約700輛坦克,其中約有500輛正在投入戰場,這大約是英國目前擁有坦克數量的三倍。另外還有40,000名俄羅斯軍隊駐扎在克里米亞,并部署有能攻擊烏克蘭全境的導彈和轟炸機。
由于俄軍聚集了如此多的強悍戰斗力,烏克蘭有一些人認為”匍匐進攻“戰略風險太大。曾批評波羅申科的烏克蘭前駐美國外交官安德里·泰利珍科譴責這種攻勢是基于“政治宣傳”的一個“非常危險”的策略。然而他也承認需要某些因素老提升士兵的士氣。“戰區的軍隊不能保持靜止,否則會士氣低落。因此基輔也有必要采取行動,以滿足士兵的心理和愛國情緒,而不是在毫無作為的情況忍受幾乎每天都可能被殺死的戰場,“泰利珍科說。
2019年5月,來自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的130多名士兵部署到烏克蘭西部的一個基地。從2015年開始,英國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就開始訓練烏克蘭軍隊。在西方的幫助下,烏克蘭的武裝部隊已經擺脫了嚴格的、自上而下的蘇聯指揮結構鏈,采取了更為西方的軍事領導方法,在戰斗中更加自主。今天,烏克蘭的作戰部隊更靈活,能夠對戰場現實作出快速反應,而不依賴于后方指揮官的指令。
盡管如此,許多烏克蘭士兵仍然在抱怨繁重的文書工作和軍事官僚機構的無能與低效,這突顯出管理曠日持久的低強度戰爭,是如何消耗部隊的士氣。這種戰斗可能讓士兵失去緊迫感,把戰爭變成并成為類似企業上班的無聊工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