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呢?鑰匙呢?”半夜,26歲的常先生回到住地后發現,鑰匙找不見了。然后,在門外,他打電話給家人起床開門。
之后,在酒精麻醉下,迷迷糊糊中倒頭就睡。半夜,酒精的麻醉逐漸淡去,他發現,胸口的疼痛感在持續加劇。
第二天一早,他來到東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結果嚇一跳:他竟吞下了一把鑰匙,鑰匙上還有兩個鑰匙扣。
這可忙壞醫生了。“還好,都安全取出來了”6月9日上午9時30分,東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張镕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像常先生這樣吞下異物的情況可真不少,諸如大人吞牙簽,小孩吞硬幣、吞小玩具、吞電池和玻璃珠等現象,時有發生,所以大人和小孩都需要多加小心。
↑酒后吞下的鑰匙
酒后胸痛去檢查,發現“出大事了”
6月7日上午,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東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一個常姓的胸痛患者,他一直說胸口疼。消化內科醫生張镕宇因此被叫去會診。
“什么情況?”張镕宇詢問患者常先生。常先生告訴他,“昨晚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喝酒,喝大了,什么都記不得。半夜酒醒后,胸口很痛!”
張镕宇讓他拍個片子看看。拍X光的結果出來一看,常先生嚇一跳,懵圈了:“什么回事?這,這……”
原來啊,拍片結果顯示:在他肚子胃區的位置,有把鐵鑰匙、2個鑰匙扣和1個門禁牌。
那把鑰匙正是他昨晚丟失找不見的。“我問他怎么回事?”6月9日上午,會診醫生張镕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常先生回憶說,6月6日下班后,因考慮到第二天是端午假期,他約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喝酒,喝大了,之后什么都記不得。”
但常先生記得,半夜回到住地后,他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開門的鑰匙,還以為喝酒時弄丟了,也沒在意。
后來,他給屋內的家人打電話才把門打開進屋睡覺。半夜酒醒,他發現胸口痛得厲害,還以為是喝多有什么后遺癥。
檢查結果顯示,鑰匙在自己胃里。鑰匙如何從他身上稀里糊涂跑到他胃里,常先生苦苦回憶,就是記不起來了。
難題轉到了醫生那里。
↑取出鑰匙的過程
↑取出的鑰匙
取鑰匙是功夫活,醫生取消休假協助取出
怎么把鑰匙取出?醫院會診后決定由消化內科醫生在胃鏡下取。
張镕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開始,我們認為取鑰匙難度不大,因為鑰匙沒有尖利的角,對胃腸道損傷不會很大。但真正在胃鏡下操作時,也遇到難題了。”
張镕宇所說的難題是:鑰匙太大,胃鏡下夾住鑰匙退到食管最狹窄的地方——喉嚨附近的食管入口處,突然卡住了,取不出。“如果強行拖扯出來,擔心引起食管撕裂,后果不堪設想。” 張镕宇說。
假如無法在胃鏡下取,辦法還有兩個。張镕宇說,“一是通過排泄讓患者自己把鑰匙拉出來,但鑰匙太大,從胃腔下到腸子的可能性太小,就算下到腸子,也容易引起腸梗阻,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腸穿孔,到時不可避免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完成。另一辦法就是馬上進行開腹手術取出。”
正逢端午假期,部分醫生正輪崗休假。醫院決定開放綠色通道,讓正在休假的醫生及時返崗完成這項特殊的任務。
6月7日20時30分,正在外休假的疼痛科醫生黃文峰回來了,消化內科副主任許哲也回來了……
疼痛科醫生立即給患者做無痛胃鏡,在麻醉情況下,患者食管入口處的肌肉會松弛,這樣,在不用開刀的情況下,消化內科的醫生終于還是順利把鑰匙取出來了。
張镕宇從醫十年,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消化內科,他常遇到的現象還有,“大人吞下牙簽,小孩吞下玩具、吞下電池、吞下硬幣和玻璃珠等情況。”
這究竟如何發生?據張镕宇向紅星新聞介紹,大人吞下牙簽,通常是他在和朋友吃飯或喝茶聊天時,嘴里還叼著根牙簽,聊天時注意力分散,無意識的狀態下,以為自己叼的是食物,不自覺地就把牙簽吞下了。小孩呢,主要是大人的安全意識不強,對小孩看管不嚴導致。“這些生活細節,需要大人強化安全意識。” 張镕宇說。
紅星新聞記者 韋星
編輯 敬玲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