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11時10分,經過11年的艱難施工,由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平導順利貫通,基建狂魔都要11年才能打通的隧道,難在哪里?我們回憶下17年以及18年新華網等媒體的報道,看看到底有多難!
一
當時工人在斷層上鉆孔爆破,沒想到施工的掌子面*突然出現了一個潰口,直徑有20厘米。
潰口不斷向外涌出泥石流來,潰口經過泥石流的沖擊也變得越來越大,宛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也就1個小時的時間,4米高的工程車就被淹埋,幾個小時后,400多米長的洞就全都灌滿了泥漿砂石。面對這樣的險情,工人們只好撤退,等泥石流噴涌減緩后再挖回去。再往巖層中灌注可凝固漿液將裂隙填滿,才能止住泥石流。
二
燕子窩斷層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施工隊的想象。止住了第一次涌水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大涌水量達到了1.22萬立方米每小時,水壓之高能降重達近20噸的挖掘機沖出40米遠。巨大的水壓已經不是隧道專業的技術員能處理的范圍了,項目部為此請來了給水壩補孔的技術人員協助注漿加固。
別人挖的隧道90%的施工時間是安全平靜的,而在大柱山隧道90%的時間是用來處理險情的。自從打開了燕子窩斷層這個潘多拉魔盒,隧道的施工就沒有任何順利的進展。他們們也嘗試過從旁邊迂回的方案,可是迂回了100多米,才發現還是避不開這個可怕的斷層。從2009年到2011年,156米的燕子窩斷層足足挖了26個月。其速度之慢創下了記錄,工人們都開玩笑地說:“用手指摳都該摳通了。”燕子窩斷層可能還算不上大柱山隧道施工中最困難的地方。
三:
在隧道的出口端呆上一分鐘,你就會明白資本主義的慘真的配不上“水深火熱”這個詞。
這一段隧道內的巖石溫度一般都高于31攝氏度,已經令人難以忍受了。當機械設備集中作業時,散發出的熱量讓洞內的環境溫度高達40攝氏度以上!高溫配合涌出的水形成了天然的桑拿浴,濕度常年高達80%。工人每工作20分鐘就要休息15分鐘,工人嘔吐、暈倒的事情經常發生。進入高溫底層以后,隧道附近的鄉鎮診所就沒有休息過,天天都有工人去治療。
根據國務院1982 年頒布的《礦山安全條例》第53 條規定:井下工人作業地點的空氣溫度不得高于28 °C。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隧道內空氣溫度超過28°C時,在不同的風速和相對濕度的情況下,均會對健康、安全和生產造成影響,超過30°C,開始出現中暑暈倒和中暑死亡事故。
項目部當然知道這種條件下不能讓工人硬扛,他們也想過裝空調,但空調主機產生的熱量會讓施工環境進一步惡化。
無奈之下,他們最終決定每天從保山市區購買大量冰塊降低洞內溫度,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三個施工作業面,每天需要消耗3噸的冰塊,就這樣還是嚇跑了很多員工。
一位農村出身的技術員自認為自己吃得了苦,但潮濕悶熱的環境還是讓他險些崩潰。他剛畢業來到大柱山隧道時體重140斤,兩年之后只剩下100來斤。
四然而出口端最兇險的還不是高溫,而是反坡作業。即隧道口地勢更高,洞內的水無法自然流出,一旦發生涌水,后果將會非常嚴重。
為了預防險情發生,項目部不得不建立五級泵站,24小時不停歇往外抽水。
但就是這樣,還是發生了被淹800多米,水深近6米的險情。
古語云,宰相肚里能撐船;今話說,隧道里也要劃船。
大柱山隧道出口端開工到現在,抽水泵就用壞了116個。
并且至今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水究竟是來自山體蓄水還是地下暗河。
它就這樣沒完沒了地噴涌了9年多,流出的水甚至造出了一個瀑布,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什么自然風光。
施工期間,有太多員工離開了大柱山隧道,這種苦受不住也是人之常情。
流水的工人鐵打的工程,還是有許多員工放棄了自己幸福安逸的生活,無怨無悔地戰斗在一線。
每當思念親人的時候,他們就會想到西南邊陲那些貧苦同胞們等待通車的迫切。
他們不忍心因為這一條隧道耽擱了整條鐵路的通車,也不愿離開一起奮戰的戰友。
有的員工從畢業就一直在大柱山隧道工作,從一個小伙子熬成了兩個孩子的爹。
有的員工一家三口分隔三地,一年只能團聚十幾二十天。
還有的員工父母煤氣中毒,母親沒挺過來,父親落下病根,他仍然堅強地堅守著大柱山。
離大柱山隧道不遠的地方是保山市水寨鄉海棠村。這是個貧困村,村民們都盼著鐵路修好能把山貨給運出去,成為一條致富路。經常去隧道口轉轉的村書記楊德和提起隧道的“娃娃們”直說,“太可憐了,遇到這么大的困難”。
許多去過大瑞的人感慨,隧道施工施工風險極大,你們卻干得這樣好;也有許多沒去過的人說,一天只打0.5米,進展太慢。大瑞鐵路的人說“我們大家約好了,隧道貫通時,不見不散!”
2016年5月7日,大柱山隧道平導掘進順利突破萬米大關。
2019年6月,隧道終于貫通。
中國之所以被稱作“基建狂魔”,倒不是只是因為工程技術的發展。更關鍵的是那些數以萬計的年輕工程師和工人們犧牲自我的無畏精神,通車后,火車通過的整條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只要7分鐘左右。
但這短短的7分鐘卻是他們用遠離家人的孤獨和十年一日的堅持才換來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