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平臺一次次刷新成交量,創辦僅3年的拼多多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之時,社區電商早已悄然興起,在縣城、鄉鎮以低價商品為流量入口,開辟出一塊新戰場。
其中的頭部玩家興盛優選(湖南興盛優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以其百萬日訂單、月成交額逾8000萬的業績,吸引了兩輪數千萬美元的融資。但《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創造出風光數據的同時,興盛優選拉人頭、發展多層下線的發展模式也陷入了涉嫌傳銷的質疑中。
更有接近興盛優選的人士表示,興盛優選漂亮的數據可能是“刷”出來的,加盟店或下線刷數據可以多賺提成,而公司是漂亮數據的受益者,有利于其融資。
發展下線?
官方資料顯示,興盛優選孵化于湖南芙蓉興盛,2013年7月依托社區實體便利店,正式進軍社區電商領域。平臺先后經歷過門店自配送、網倉、配送站、手抄單階段,在2017年10月發展為如今的“預售+自提”模式,所有商品今日下單,次日到店,并且消費者享受無憂售后。
自2018年5月起,興盛優選除立足大本營湖南之外,還開啟了全國化擴張之路。僅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對湖北、四川、河北等12個省、直轄市在內的500多個地、縣、鄉鎮的覆蓋,強勢領跑中國社區電商。
《華夏時報》記者搜索到一段名為“0門檻加盟興盛優選電商,月入十萬是真的嗎?”的視頻,由名為“興盛優選”的用戶上傳,該用戶共上傳了9個視頻,內容都與興盛優選有關。
該視頻中,一名疑為興盛優選內部員工的人,在為湖南省剛成為“團長”(社區群團購負責人)的便利店店主做培訓,內容基本將其核心經營方法完整呈現——他聲明加盟不需要任何費用,但日均訂單至少要達到30單,開發3家以上、9家以下門店。
視頻中,該員工算了一筆賬。他以團長發展9家店為例,每家店日均100個訂單,包括團長自己的店的業績在內,一個月3萬單,10單兌換一個積分,即3000積分,對應的提成是38%,可以拿到1140元(1積分=1元)的工資。“介紹9家門店,每年就可以賺1萬3……這筆錢是根據介紹門店的經營時長來決定你們可以拿多久,如果門店一直在做,這筆錢就一直有……你介紹了親戚朋友,坐在家里每年就可以拿1萬多塊錢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團長發展的下線門店也可以發展自己的下線,團長也可以拿到第二層下線的積分提成,下線還可以繼續發展下線。
視頻中他分享了優秀店主的例子,從剛加盟時一個月只拿幾百塊錢,到一年后月入10多萬,并向參加培訓的人大膽預言今年會達到百萬。
在另一段名為“興盛優選金牌講師”的視頻中,講師直接表明“幫助的門店老板越多,工資就會越多”,其中的“幫助”就是團長發展門店加入興盛優選。
一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透露,興盛優選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招攬吸收“小團長”上,“這種類似拉人頭發展下線的擴張方式,我們內部專業的詞是‘裂變推廣’”。
是否涉傳銷?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興盛優選有兩個網站,一個叫“興盛優選官網”,另一個叫“興盛優選”。
記者以店主身份致電“興盛優選”,接電人稱兩個都是官網,積分、傭金都是存在的;而“興盛優選官網”客服人員表示自己是唯一官網,店主只需要有門店和營業執照即可加入,但公司沒有積分、傭金等說法,同時該人員又特意說明以培訓內容及已加盟的店主的說法為準,“興盛優選”網站“可能是門店老板自己運營的”。
一般而言,傳銷有以下特征:繳納費用獲取資格,發展下線作為計酬或返利,人員在30人以上,層級在三級以上。興盛優選疑似采取4級分銷模式,與法律規定的“傳銷”模式十分相似,引發質疑。
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第三款關于傳銷的規定是,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刑法》第224條對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表述是,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劉曉亮律師認為,對傳銷行為的界定要看其本質是拉人頭還是賣產品。興盛優選團長的收入是靠賺取積分,積分的基礎是訂單量,訂單量對應的更多是人頭數而不是商品,且已經形成明顯的多層上下線關系,若上述情況屬實的話,興盛優選的發展模式已經涉嫌違反上述行政條例。
同時,記者掌握的一份5月由湖南首德營銷服務有限公司發布的內部公告,要求興盛優選市場拓展人員與該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使之成為內部員工。興盛優選正在把團長發展成社區合伙人,即成為公司的人,勞動合同是跟另外的公司簽訂。
劉曉亮表示,判斷一個組織是否屬于傳銷組織,應立足于該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本身,即便簽訂勞動合同,也不能直接排除該組織涉嫌傳銷的可能。但此舉可能讓傳銷行為更具有隱蔽性、欺騙性。
記者致電興盛優選所在地長沙市高新開發區工商管理局,其工作人員稱他們關注到有關于興盛優選涉嫌傳銷的傳言,但尚未立案調查。
2017年5月,知名社交電商公司云集,就曾因涉嫌三級分銷,被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局處罰958萬元。
對于涉嫌傳銷的指責,“興盛優選”網站發文進行了回應。該文稱,公司加盟不收取費用,目前沒有四級分銷的概念,不存在傭金的說法,其獎勵核算方式,是按不同的訂單量,進行不同比率的提成。
經營模式能否持續?
公開資料顯示,興盛優選由B2B平臺芙蓉興盛孵化而成。芙蓉興盛最早做便利店加盟,是一個快消B2B平臺,后進軍社區團購,與中商惠民的惠購Go、美菜網的“美家優享”、新高橋的考拉精選等搶占風口。
從快消轉戰社區團購,最大的變化是培養社區便利店經營者成為團購人群的“團長”,利用其社區熟人關系鏈,增強用戶粘性,進一步拓展消費群體,切入C端,以改變快消B2B難以賺錢的痛點。
據新經銷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全國就有69家B2B平臺停止運營。活著的不少B2B平臺經營困難,出現供應商貨款結算不及時的現象。
在業內人士看來,興盛優選做社區團購還是采用快消B2B平臺的分銷模式,能否盈利是最大的問題,其突破的路徑是追求訂單量,而手段上看是拿負毛利換取訂單密度。
據公開報道,興盛優選日訂單量已突破200萬單,客單價為7.5元。這明顯低于社區團購行業平均水平。比如,鄰鄰壹二線城市客單價達到50元,三線城市客單價為20-30元。
招商證券發布一份社區團購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一般社區團購行業的毛利率在15%-20%,其中加盟者提成或者分傭在10%,履約成本5%,人員費用10%等,這些并不包括市場費用、技術研發費用等。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評估分析興盛優選現在仍處于嚴重虧損狀態,如果繼續跑馬圈地,其盈利壓力巨大。
除了盈利的擔憂,興盛優選的優異數據也受到關注。官方數據稱,2018年初,其日訂單突破100萬;2018年底月成交額突破8000萬元;預計2019年成交總額達100億。
“在核算制度的促動下,加盟者及團長會不斷地刷交易量,其實是數據作假,團長是為了換取積分,公司則是拿漂亮數據吸引資本融資。”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他表示,大量B端加盟者為了獲取獎勵,獲取所謂的發展體系工資,會自己購買價格低的商品,完成任務。一旦停掉這種傳銷式的刷單行為,訂單量就會很快下滑。能留下來的真正的C端客戶有多少,是個未知數。“訂單越多,虧損越多,只能繼續融資,這種擴張方式存在較大的隱患和風險。”他說。
記者掌握的情況顯示,目前興盛優選團長提現出現延滯。“只能用新進來的資金不斷補前面的提現,但刷出來的積分太多,泡沫消不掉。”前述人士透露,為了減少提現,公司收取15%左右的服務費,若選擇不提現,積分會每天增長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
對于刷單作假數據的質疑,“興盛優選”網站發文稱,不否認部分門店店主在鉆制度的空子,存在自己下單購買的可能。平臺設定業績要求,是為了篩選出優秀的門店。即使部分銷售人員為了完成業績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也不能由此判斷公司不合法。
公開報道顯示,興盛優選獲得了多輪資本的青睞。2018年9月,興盛優選獲得今日資本徐新主投,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跟投的A輪數千萬美元投資;今年4月,興盛優選再獲鐘鼎資本領投的A+輪融資。此外,尚有暫未公開具體金額的融資信息。
7月5日,記者就提現延滯、資金危機、數據作假、涉嫌傳銷等問題詢問興盛優選,該公司品宣稱,相關質疑均不實。但其并未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特此鳴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