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19》(以下簡稱《指數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其中,清華大學位居全國科技創新高校30強第1位。華為居全國科技創新企業百強榜首,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居全國科技創新科研院所30強榜首。
清華為榜首,非211院校也在內
《指數報告》由“全國科技創新企業百強、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百強、全國科技創新高校30強、全國科技創新科研院所30強” 四個系列構成,指數報告以知識產權核心指標為重點,對企業等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進行了全面分析評價。《指數報告》由知識產權智能服務平臺——八月瓜和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共同研究撰寫。
高校的科技創新排名清華大學排在首位,符合其國內高校霸主地位。在30強的榜單中,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名校表現相當搶眼,兩類高校的總占比達到了75.76%,尤其是那些以理工類為主的重點高校,比如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在創新能力上都比較強,與其自身的實力相匹配。
在科技創新水平上,并不是學校綜合實力越強,學校就會取得越好的排名,這個指數報告最主要的參考指標就是核心知識產權。因此,在近一年時間里取得技術成果較多的高校,排名就會比較靠前,這也就是為什么不少非211院校可以進入科創榜單前30強的原因。此次這30強科技創新高校榜單,并不是只有211高校和985高校才上榜,比如浙江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均有著非常不錯的排名。
這說明,非985和211院校也可以在科技創新上有所建設和突破。
科技創新的三大路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離不開科技創新。 當前的中美貿易戰深刻地說明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第二步,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第三步,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家中心和創新高地。
清華大學陳勁教授指出,我們應該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強調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大力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但就目前來看,中國作為多區域發展模式,創新不是很強,且傳統創新模式,缺乏東方哲學源遠流長的整體思想,運用整合式創新戰略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創新實力。整合式創新是一 種總體創新、大創新( big innovation)的創新思維范式,其精髓在于整體觀、系統觀和著眼于重大創新。整體式創新突破了傳統創新范式的原子論思維范式,通過戰略設計,將創新各要素有機整合,為實現重大領域、重大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提供理論支撐!整合式創新,體現了中國創新的戰略需求。整合式創新,是創新戰略的組合。他整合了產品和公益的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用戶創新,研發驅動的創新,設計驅動的創新。
陳教授指出,首先是現有產業創新力提升,這包括產品創新,創新新品類,新產業,創造智能產品。中國有建造的才華,總書記提出: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中國建造。我們應貫徹落實“中國‘智’造”。
其次是采用整合式創新戰略,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提升企業創新力度。深化對創新發展的規律。真正對國際了解的企業家很少,目前貿易戰真正的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危機。創新的思路是運營整合式創新,熊彼特式創新,顛覆式創新,中國做的好的企業有小米,開放式創新,做的好的企業是海爾,精細式創新,例如日本。我們應該增加設計類的創新,這方面歐洲做的很好。但這些創新也只能解決局部問題,未來中國的創新,應該結合總體思想觀,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把理性和感性相結合。
此外,在科技創新領域,要充分發揮高端院校的作用。科技創新的主體是高校和企業。另一方面,培養戰略型科技企業家非常重要,目前我國急需戰略型科學家,拔尖創新工程科技人才,卓越社科人才,優秀的人文學者,高校教育應有目的地加大科研教育投入。
來源:國育視界
編輯:童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