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星星們,目前進行到第三輪——重難點突破,我們本周來搞定1-5題。
2.給定資料2描述了目前國內綜藝節目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請根據給定資料2,指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30分)
要求:分析合理,建議可行,條理清楚,字數不超過400字。
2.近年來,中國綜藝節目一直處于“搬運工模式”,甚至出現了多家衛視為爭奪同一個外國節目版權大打出手的情形,仿佛一個綜藝節目沒有點外國血統就沒法在本土立足。一位電視節目制作人無奈地搖頭:“為什么老用外國版權的節目呢?還不是被‘急功近利’這四個字給逼的。”的確,別人都在賺快錢,撈熱錢,你還能有心思老老實實搞原創,堅持慢工出細活嗎?現在引進的節目,它們的運作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不需要自己再砸破腦袋、抓掉頭皮地去找亮點、摸門道,加入幾個有爭議、能聚焦的明星,很容易就吸引住了觀眾的眼球,拉上有實力的贊助商,就可以算作成功了。
也不是沒有人愿意走心搞原創,但這些可愛的原創人往往原創不起。比起很多國家,我們的電視娛樂產業起步較晚,節目試新、試錯機制建設相對于產業的井噴式的發展是滯后的。受名氣、資金等限制,原創節目本來就沒有宣傳優勢,甚至可以說占盡了后發劣勢,這要是播出效果不理想,電視臺遭受的損失,誰來負責?所以說,原創人根本原創不起。
“我希望對文化創意的保護不是過年送餃子式的間歇性的短暫關心,文化創意在萌芽階段是十分脆弱的,需要強有力而穩定持久的呵護。”一位沒有什么名氣的綜藝工作者道出自己的心聲。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進口”、“混血”的綜藝節目當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有多么完美。一檔節目,不管有多么光鮮靚麗的明星、閃亮炫目的舞臺效果,如果不能從情感上與觀眾產生共鳴,就很難真正進入觀眾心里。現階段,國內大量綜藝節目有兩個特點:“懶”和“急”。在創意、設計、構思方面,直接購買外國版權、搬來外國團隊,原創欠奉,千人一面。而與這遙相呼應的就是制作和開播的“急”,一有節目就趕緊制作,根本不管是不是粗制濫造,不經打磨就開播、刷流量、拉收視。于是就有了這些場景:滿屏選秀拼苦難講勵志、做菜談孝順秀恩愛,各個“明星天團”游遍世界把玩游戲渲染成西天取經般的九九八十一難,紅男綠女組團相親,各種套路各種擺拍……為迎合市場,甚至出現了一些內容低俗、格調低下、污化丑化女性的節目,給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造成不良影響……而大量刻錄翻拍、復制粘貼式的綜藝節目造成了嚴重的產品過剩、資源浪費,直接導致觀眾審美疲勞,市場疲軟。據統計,這樣的節目,全國不下百個,而新的換湯不換藥的節目還在被人們孜孜不倦地制作出來,這樣只用力不用心的“勤奮”,發人深省。
而同時,一些話題清奇、審美健康的小成本網絡綜藝卻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一些取材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百姓現實生活的節目也引起相當一部分觀眾的興趣。這些新興的綜藝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小而美”、“新而奇”的路線,有的揚的卻是“黃鐘大呂”的風格,既有“琴棋詩畫書酒花”,也不乏“柴米油鹽醬醋茶”,它們以或深沉雋永,或靈動飄逸的獨特氣質吸引了觀眾,為嘈雜聒噪的綜藝界注入了一股沉穩而堅定的泠泠清流。
多元時代,人們的興趣愛好本就千差萬別,一味強調純粹的娛樂功能,反而會喪失弄點。大眾不大,小眾不小。為何不另辟蹊徑發掘培育觀眾新的興趣點呢?
耕耘多艱,需要勤懇、走心和顛撲不滅的自信,希望綜藝節目兼具娛樂心情的“輕”和發人深思的“重”。
參考答案:
視頻講解&答疑:
已購買課程的同學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移步至聽課打卡店鋪內聽視頻和參與打卡,設置浮窗聽課打卡最方便哦;在微信群:【申論新說】2019省考刷題班 進行答疑,已購買課程但是還未進群的學員請添加小助手微信(niu13576),發送已購課程截圖驗證后即可進群。
作業打卡二維碼:
必看丨2019省考刷題常見問題解答
- E n d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