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號,騰訊的互聯網公益峰會在廣州舉辦,大咖云集。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助理執行干事Ute Klamert、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等都來到大會現場進行發言。
但此次大會,出現了一位讓人驚艷的騰訊員工,也獲得了“最賣力”工作的貢獻獎,這位特殊的員工,是騰訊同傳。
在大會大屏幕兩側的小屏幕,正是他的“工作臺”。
第一句話剛剛說出,“騰訊同傳”翻譯的中英雙語字幕就緊隨其后,實時出現在會場兩側的大屏幕上。同傳速度和準確率讓在座不少媒體記者都被吸引了目光。
其實這不是騰訊同傳第一次登臺了,畢竟早在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現場就首次嘗試在開幕式及部分論壇現場使用AI同傳翻譯技術,騰訊同傳是其采用的首家AI同傳技術展示合作方。
在一場多語種大型會議中,語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任何同傳都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AI也不例外。比如方言口音和各式口音的英語。
這次大會上,來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Ute Klamert就做了一次全英的發言。同傳君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也沒有慌張,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對于Ute Klamert的些許口音和很多專業的名詞,騰訊同傳也基本無誤地識別了發言內容。
這次全英的同傳也為騰訊同傳在大會現場賺足了眼球,同傳君作為騰訊敬業的員工也給騰訊長臉了。
眾所周知,想當一個好的同傳,不僅要翻譯得好,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大前提——“聽得清”,騰訊同傳靠的就是“微信智聆”了。
你可能對“微信智聆”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大家常用的“微信語音輸入法”、“微信語音轉文字”、“王者榮耀語音轉文字”、“QQ音樂搜索”等50多個騰訊產品……這背后都是微信智聆的功勞。
騰訊這位特殊的員工有多討人喜歡?連馬化騰都當著全球頂尖AI專家的面給他打過廣告。
“騰訊同傳是我們內部兩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語音識別技術,相當于騰訊同傳的“耳朵”,比如現在它就在聚精會神地聽我說廣東普通話;騰訊翻譯君提供的技術,是立刻把剛剛聽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
嗯,連馬化騰自認的6級廣東普通話都能準確識別,就算你是口齒不清還是說著一口大碴子味的英文,我想,你都難不倒這位員工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