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界面新聞,作者丨江帆。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錄中產階級一站式投資理財平臺——領投大股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繼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宣布大手筆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后,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下稱南方電網)也不甘落后,邁出了電網建設的下一步。
3月18日,南方電網聯合71家單位發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電力合作倡議,并發布了《關于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舉措》(下稱《重點舉措》),提出了26項具體措施。
南方電網稱,其計劃于2018-2022年五年間,在珠三角地區的電網投資超過1700億元,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智能電網規劃建設。
當天,南方電網與12家電力企業簽署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包括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廣核集團等。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全社會最大用電負荷約900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近5200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超過德國。其中,香港、澳門用電量占比約10%。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達2.7萬字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大灣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以及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按照南方電網《重點舉措》規劃,到2022年,該區智能電網將基本建成;到2030年,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能電網,支撐大灣區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和智慧城市群建設。
智能電網,指的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由很多部分組成,包括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網、智能電能表、智能用電樓宇、新型儲能系統等。
南方電網預計,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用電負荷、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增長50%和40%,人均用電量也將超過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現有水平,增量相當于目前港澳臺三地的用電總和。
根據《重點舉措》,南方電網將持續建設、完善城鎮輸配電網絡,提出的目標包括,2020年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0.5小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中心城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1小時;建成廣州中新知識城、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新區等高可靠性供電示范區,客戶年均停電時間低于5分鐘。
南方區域目前在建的全球首個特高壓多端柔直輸電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將于2021年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向粵港澳大灣區新增輸送云南清潔水電500萬千瓦,預計每年可減少大灣區煤炭消耗600萬噸。
南方電網預計,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達到80%。
近期,電網領域迎來一波投資熱潮。
中國最大電網公司國家電網此前宣布,加快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是其目前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未來三年將是建設攻關期,計劃到2021年初步建成,到2024年將完全建成。興業電新預計,未來三年,國家電網在電力物聯網上的年均投資將從100億元上升到400億-600億元。
南方電網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該公司主要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南方區域電網,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并與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聯,供電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供電人口約2.54億人,供電客戶8741萬戶。
截至2018年底,南方電網全網總裝機容量3.2億千瓦,其中火電占48.2%、水電占37.4%、核電占5.1%1、風電占5.6%。
2018年,該公司完成售電量9702億千瓦時,營業收入實現5373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18億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