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國外部分國家對華為的制裁日益加重,谷歌已經全面暫停與中國華為公司的多項合作,華為手機為了不影響用戶使用,不得不在華為手機上預裝安卓系統和谷歌軟體,即使這樣也讓國內外比較依賴安卓系統和谷歌軟件的用戶望而卻步,嚴重影響到了手機的銷售。
安卓系統是手機行業的第二大系統,在影響力上并不比蘋果的封閉系統遜色多少。可以說很多用戶都將安卓系統作為生活日常在不斷使用中,而不管手機如何變化,它也只是系統的載體而已,并非不可取代,所以系統也是影響人們選擇手機的一大重要因素。華為手機沒有安卓系統和谷歌的APP應用,肯定會給用戶體驗帶來負面的影響,用戶自然回去選擇三星、小米、OPPO,這些手機,這也是華為為什么全力打打造并力求完善、完美鴻蒙系統的重要原因。
華為手機真正傳統優勢的是拍照功能,可是隨著各個手機廠商的精益求精,大家似乎拍照功能都蠻不錯的,那用戶還為什麼一定要用華為呢?可以想見,只要鴻蒙系統沒有谷歌的應用(其實谷歌應用國內的用戶可能不多使用,但是國外用戶幾乎可以說是有必要需求)或者說鴻蒙系統滿足不了用戶的要求,華為手機將會面臨斷崖式的下跌。業內對華為手機的銷售,尤其是國外市場的銷售并不看好,認為改用鴻蒙系統之后,華為手機的銷量將下滑至1.8億或是2億部。
但是如果華為被狙擊會受到影響,谷歌就沒有損失么?華為是手機行業全球第二大廠,2億部手機就代表有
兩億部手機使用安卓系統,哪怕國內沒有谷歌軟體,對于安卓的市場份額同樣重要。
谷歌不光是要面對用戶群的損失,信譽的損失同樣重要的,通過華為事件大家都能看到安卓并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還是谷歌說了算,早晚會任人宰割,華為選擇了反抗,這是因為華為是全球第二大廠,有實力有技術,那些小廠沒有華為這麼強,最后的結果只能任谷歌宰割,谷歌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要同意,不得不說這將會給世界各大廠商敲響警鐘,一個完全自主掌控的數據生態系統是多么的重要。
隨著人們發展的不斷進步,“地球村”的概念幾乎已經無法避免,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把國外市場看得同國內一樣重要,小米在印度的佔有率高達第一,現在正在開拓歐洲市場,如果有一天影響力達到華為或者超過華為怎么辦?難道也要被制裁而損失慘重或是委曲求全?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大家都在觀望,華為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如果反抗成功,鴻蒙系統能夠被大家所接受,華為還會是全球第二大廠,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卓系統的衰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家選擇像華為一樣擺脫谷歌,走自主的道路。
如果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開放的,任何手機廠家都可以免費使用,國內的手機廠家肯定會選擇鴻蒙而不是安卓。到時反而是谷歌求著國產手機預裝安卓系統了。
生態決定系統的存亡,如果大家都用鴻蒙系統,且鴻蒙系統更好用,開發也容易,再加上華為大力推廣,建立生態也不是太難。就像搭載海思處理器的華為手機一樣,早期的手游和APP只針對高通陣營的手機進行適配,華為手機不是跳出就是死機,等到華為的銷量上來之后,適配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如果使用預裝鴻蒙手機的用戶多了,生態也就建成了。當然陣痛是免不了的。現在就看華為的態度,鴻蒙系統是否像安卓一樣開放。
而作為華為海外擴張發展的導火索,華為5G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從歐洲為了排除華而付出的代價就能看出——620億美元的額外花費和5G產業推后整整18個月!
美國針對華為的無理封殺還在繼續,除了美國放棄使用華為5G之外,美國還在積極游說歐洲其他運營商也放棄使用華為5G設備。那麼歐洲運營商是否會按照美國的要求乖乖就范呢?或許可以,但是在同意美國的決定之前,得先要考慮清楚放棄華為的代價。
最近,多家外媒報道,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如果將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到歐洲5G建設的名單之外,那麼歐洲的5G建設成本將會增加550億歐元,約合620億美元和4287億人民幣。
而這僅僅是成本問題,因為放棄華為和中興之后,它們的5G建設進度還將會落后18個月左右的時間。報告中還顯示,中國的供應商在歐洲市場不僅僅只是華為,包括中興在內兩家的歐洲份額就達到了40%。要想將他們完全取締顯然是困難的。
如果將歐洲運營商的基礎設備全部替換稱其他供應商,還將會擾亂當前的5G部署,該技術將會影響到多個行業,到2025年因取消使用華為5G技術會導致歐盟與美國之間的5G普及率差距擴大到15%。
即便是當前美國正大大力打擊華為,但是華為在全球的5G訂單并沒有減少。目前華為已經在全球30個國家獲得了46個5G合同,基站發貨量也超過了10萬個,依舊是全球之首。在本月出,華為也剛剛拿下了俄羅斯的5G訂單。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各個國家對5G的重視程度,以上分析多是小編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的,如果各位有什么看法,不妨分析交流一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