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2分
《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家》《朗讀者》《安妮的日記》《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二戰題材從來不缺少好電影,任何一個影迷都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片單……在這份片單中,有一個散發著獨特光芒的角落:兒童。
電影《芬妮的旅程》是一場關于孩子的逃亡。一群尚未長成的孩子,在沒有成人的關照下,憑借自身的勇氣與智慧,憑借對生存的渴望,捱過了一場四面楚歌的“旅程”。
“我們真的是猶太人嗎?”
“是。”
“如果這樣不好的話,我們就不當猶太人。”
“沒有不好,就是這樣的。”
“但如果我們不是猶太人,我們就能走了。”
“但我們當不了別人。”
只有孩子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然而沒有人能夠回答她,因為在孩子的世界,真正的答案只會讓他們更加困惑與不解。她還不懂莫須有的一切。這場反人類的屠殺中,將近600萬猶太人被殘害,這群孩子在殘酷的數字之外活了下來。
逃亡是心驚膽戰的,也是分秒必爭的,但在一群孩子的逃亡中,“純真”才是他們最具感染力的光芒。他們在逃亡了許久,饑渴難耐時,發現了一個山間的小水塘,在大口大口飲水飽腹之后,又馬上現出了貪玩的一面。在水塘中,孩子們將水潑向自己的小伙伴,所有的疲憊、恐懼在這一刻都被拋在了腦后。
雖然不知道未來的旅程,可能所有的歡樂都會在下一刻戛然而止,孩子們最終也要走向集中營,但他們沒有成人因過于深謀遠慮的悲觀,眼下才是他們的地獄亦或是天堂。
沒有人忍心打破這些孩子的期待,對于“到達”的期待,畢竟他們還有許多美好未曾經歷。火車、汽車、貨車、小鎮巷道、玉米田、森林……直至瑞士邊境,在險象環生中,這群孩子靠著智慧、勇氣、純真,一次次躲過危險,最終奔向瑞士邊境的無人地帶。
戰爭和孩子在一起,總能碰撞出令人驚喜的火花。二戰,猶太人,兒童。逃難過程險象環生,希望與絕望交替出現。
好在孩子是單純的,他們向著希望進發,即便顛沛流離,也成了驚心動魄的快樂旅程。也許前一天還因誤食毒紅莓上吐下瀉,第二天就會在偶遇的小水塘里玩得不亦樂乎。
的確,無論什么年紀,我們都需要童真,向著光明和希望,為生命里的小事欣欣然,才不會被陰霾吞噬。今天,你微笑了嗎?
長按 給作者一份鼓勵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