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
曲藝是我們國家文化藝術的艷麗瑰寶,新時代的曲藝在新青年的眼中是什么樣的呢?
本圖文由助手君與藝術學院的曲藝青年們,聯(lián)袂呈現(xiàn)。
在曲藝上,我們很多人都是門外漢。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從它的腔調(diào)中,感受到由古至今流傳蔓延開來的獨特韻味。
如今,這種韻味不再被稱之為古韻,而是隨著新時代科大青年的吸收發(fā)揚,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曲藝作為中華民族最接地氣的傳統(tǒng)文化,不應被時代快速發(fā)展的潮流淹沒。而應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內(nèi)核的一小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科大的曲藝青年,正致力于此。
他們正不斷地努力,向大家展現(xiàn),新時代中國傳統(tǒng)曲藝文化,獨特,新潮,歷久彌新的一面。
數(shù)千年形成的深深扎根于民間的曲藝文化,不敢說高臺教化,最起碼的,是勸人向善。
而小劇場,這種自打古代傳過來的表演場地和形式同樣出現(xiàn)在藝術學院的小劇場中。每周五的劇場表演精彩紛呈。是科大曲藝人的“礪金場”,“磨刀石”,各種段子包袱,快板評書,藝術的花緞在這里輕舞飛揚。
七尺大褂 你來我往 道不盡說學逗唱
一米方桌 木醒扇折 說不完世間百態(tài)
一步一步地奮斗努力,終于也看見了花團錦簇,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張佳興
“學習得越多越發(fā)現(xiàn)曲藝的獨特魅力,它深深吸引著我,同時我也享受它帶給我的快樂,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就是好好學習,爭取能為曲藝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黃冠諶
“曲藝的魅力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表演,他不僅僅教會了我們上臺表演的本事,更多的是教會了我們這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學藝先學做人!三尺書臺談道義,不羨牙牌紫金冠!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繼續(xù)努力,為傳承曲藝做出自己的努力!”
尚琦
“曲藝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作為一名女孩,雖然很有局限性但是還是愿意學習,以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曲藝工作者!”
楊宗秋
“學習曲藝使我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語言藝術,口頭文學,語言的幽默,語言的魅力。這一門中國特有的藝術讓我明白說話也是一種藝術,能夠登臺演出,收獲掌聲,讓我感到自信和幸福”
每個包袱都是笑點
就在每個夜晚 我愿把時間擱淺
為了傳統(tǒng)藝術我把麥克說到起繭
日積月累的表現(xiàn)沉淀了我的老練
這就是科大的曲藝人,一群可愛,奮進,堅定的科大新青年!
圖文編輯/孟祥欽
圖片來源/相聲俱樂部 石浩軒
策劃編輯/李佳潤
值班編輯/李 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