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了秋季腹瀉,避開了冬季流感,卻逃不掉春季傳染病。新學期一個月,有些人出現了咳嗽、鼻塞、流涕、嘔吐等癥狀,人一生病,不僅耽誤學業事業,連生活都跟著手忙腳亂。
春季天氣多變、時暖時寒,人要預防春季傳染病的擴散。有哪些常見傳染病?該如何預防?
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結核病、流行性腮腺炎、諾如病毒引起的尖銳濕疣,感染性腹瀉等。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癥狀:有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病。
猩紅熱:猩紅熱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5~15歲為高發年齡。傳播途徑: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癥狀:大多數患兒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畏寒,同時伴咽痛、頭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全身不適等癥狀;一般發熱24小時內出現皮疹,開始于耳后,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類似雞皮疙瘩,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皮膚蒼白,經十余秒鐘后,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這種現象叫“貧血性皮膚劃痕”。
此外猩紅熱患兒可見到一些特殊征象:
(1)口周蒼白圈:表現為面部充血潮紅,但是無皮疹,口唇周圍及鼻尖顯得蒼白;
(2)楊梅舌:舌乳頭紅腫突出,像鮮紅的楊梅;
(3)帕氏線: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可見皮疹密集呈線狀,稱為“帕氏線”。皮疹經3到5天消退,疹消后會有不同程度的脫皮,呈米糠樣脫屑,或大片的脫皮,極少數病兒癥狀嚴重,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甚至休克。有時可并發心肌炎、肺炎、腎炎、風濕熱等疾病。
水痘: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人,小學最容易發生和流行。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癥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繼而出現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后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干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結核病過去俗稱“癆病”,是由結核桿菌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也可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傳播途徑:活動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陽性或者痰培養陽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的傳染源;結核病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黏膜接觸,但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主要癥狀:結核病多為緩慢起病,長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熱、夜間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女性有月經紊亂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可有高熱、畏寒、胸痛、呼吸困難、全身衰竭等表現。肺結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帶血絲。結核桿菌侵犯腦膜、腸道、腎臟、骨頭、卵巢、子宮等器官,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消瘦、腹瀉與便秘交替等癥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與肺結核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機體對結核菌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塵(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陽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體是重點人群。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于兒童。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癥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
諾如病毒:“諾瓦克病毒”,是一種比較常見、會引起急性感染性腹瀉的病毒,全年均可發生感染,冬春季節高發。
傳播途徑: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被諾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像學校食堂、餐館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場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癥狀: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可伴有低熱、頭痛、乏力及食欲減退;糞便為黃色浠水便,患者經常無預兆劇烈嘔吐,嘔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嘔吐較多。諾如病毒潛伏期為24~48小時,病程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復。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預防接種:接種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上述6種疾病中,除了諾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無針對性疫苗外,其余均有疫苗可以接種預防。
2.科學穿衣:遵循傳統的“春捂秋凍”的規律,初春不要急著脫去冬裝,尤其要注意腳部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和體質情況,適時增減衣服。
3.開窗通風: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讓室內的空氣流動起來,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以減少患病的機會。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
4.勤洗: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性方面可以使用衛生標準的龜殼避孕套預防,身體和呼吸上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還可以勤換干凈的衣褲,洗臉,漱口等。
5.堅持鍛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還提高皮膚調節溫度的能力,維護淋巴系統的功能,從而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6.平衡營養:偏食挑食的人最容易發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營養非常重要。人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含鈣量豐富的魚蝦、豆制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取,適當搭配粗糧和雜糧,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證睡眠:晚間要保證人充足的睡眠,不使人過度疲勞,充足的睡眠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抗疾病。
春季飲食注意事項
保證鈣質的充足供應,春天是人長個的好季節,人長高主要是骨骼發育的結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鈣。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肉類、蝦皮、芝麻、海帶等。不能讓人多吃糖、巧克力、甜飲料,因為里面含有較多的磷酸鹽,能阻礙鈣在體內吸收代謝。
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人的身體有很重要的作用。盡量多吃些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蘋果、西紅柿、青菜、大棗等。
多吃粗糧、雜糧有好處,粗糧、雜糧能給人體補充微量元素、各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可以多食用粗、雜糧,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預防傳染病該如何做?
宣傳教育:要加強宣傳教育,定期進行傳染病預防控制知識、技能的健康教育。及時掌握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有發熱、頭痛、咳嗽等癥狀者,及時勸其就醫,要對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并及時向學校或當地疾控中心報告。
出現發熱、咳嗽、皮疹、嘔吐、腹瀉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確診傳染病應離校居家休息,切勿帶病上班上課。
保障飲食飲水安全、環境衛生安全,加強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校園公共設施及公用器具的保潔和消毒工作。建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應急預案和相關制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