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簡保君 手把手教你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保險。
大家好,我是簡保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相相互保,不知道你加入了沒?
前兩天理賬的時候,看見支付寶里有一筆1.48元的支出。
是最新一期相互寶分攤費用。
我也簡單介紹一下相互寶的來龍去脈:
剛開始叫“相互保”,是款商業保險。后來銀保監會覺得不合適,責令改名“相互寶”。
別看僅一字之差,不過性質就不再是保險,而是互助計劃了。
說白了,就是一群人一起抱團防病,萬一其中一人得了重疾,所有人平攤約定的醫藥費。
看了下記錄,我自己加入也大半年了。
當初剛加入的時候還經常關注,印象中每次分攤個0.02元,0.03元的,后來就沒怎么上心了。
所以,這次一下子變成1.48元,翻了差不多50倍,讓我覺得有點詫異。
不過沒關系,有疑問搞清楚就好了。
理賠人數
簡保君仔細研究了一下互助記錄。
發現理賠人數的上升趨勢很明顯。
最近三期分別是150人、286人和496人,基本上保持在平均每半個月80%左右的速度在上漲。
我看了下支付寶的說明,說主要原因是參加的人多了,所以理賠的人也多了。
不過,我點開詳情后發現,最新這期的496 件理賠案件,其中不少2、3 月就已經有了醫院報告并提交了申請,但這期剛剛獲得理賠,所以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因為這個計劃有90天的等待期,我把理賠人數和三個月前的參加人數做了個比較,近似發病率大概在每百萬人個位數案例的水平。
不過,這個樣本還是有點少。
本來想查下保險公司短期出險的水平,做個比較,結果沒查到。
有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理賠種類和年齡
從理賠種類上看,這期一共理賠496件,其中惡性腫瘤占了絕對的多數,這點跟以往統計中是一致的。
不過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理賠年齡。
也許很多人還覺得重疾都是60歲以后才會比較高發。
而事實是接近50%的理賠案例是在30-39歲之前,13-29歲也占了15%。
不過支付寶并沒有公布近8000萬參保人員的年齡分布,不然可能更有說服力。
簡保君也找了一份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顯示結果類似,30歲-49歲的出險率高達60%。
也就是說,年輕人患重疾的風險一點不比中老年人低。
一小部分人,認為自己不到30歲,買重疾險還早。如果一直不出險,感覺保費白交了,不如等幾年再買。
但是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所以,不管是加入相互寶,還是買保險,都是越早越好。
那么,相互寶還值得加入嗎?
先搞清楚相互寶的優勢是什么。
主要的一點是,和傳統保險相比,加入門檻非常低。
剛開始不用繳費,可以先享受保障,而且隨時可以退出。
沒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和決策成本。
但畢竟相互寶不是保險,只是互助計劃,所以也有它的一些局限。
-保障內容可能會更改
互助計劃不是保險,保障內容的修改約束較小。
比如今年 5 月起,相互寶修改了甲狀腺癌的理賠規定,對甲狀腺癌,只能賠 5 萬互助金,而之前是可以獲得 30 萬的。
-分攤金額不確定
相信很多人,是看重了相互寶的分攤金額低。
不過,隨著互助計劃理賠數量增多,人均分攤的金額可能還會上漲。
現在第一年的相互寶,分攤費用188元封頂。
這個價格對于35歲以上的人群還是挺有優勢的,如果自己去買一份一年期的重疾,可能還不夠。
但后面會不會繼續有封頂,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有了相互寶,還要買商業保險嗎?
四大健康險種中,與它有關聯的就是醫療險和重疾險了。
說到醫療險,相互寶自己都宣傳要配合醫療險加強保障。
至于重疾險,由于相互寶的保額,無論是30萬還是10萬,都有點不太夠。
所以補充重疾險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商業保險的穩定性,也是互助計劃所不具備的。
設想一下,如果分攤費用進一步擴大,那么最先退出的肯定是身體非常健康的人群。
因為他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選擇商業保險。
剩下的就是不那么健康的人群,發病概率也會更高一些,長期以往,會使得分攤費用越來越多。
幸好,從現在每期的公布數據看,參與人數仍在穩步上升中,短期內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還不大。
我個人覺得相互寶還是個很好的嘗試,所以早早就加入了。
反正平時朋友圈看到XX籌也會盡點綿薄之力,那在相互寶也是一樣的,而且自己還能多一份保障。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兒。
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關于保險的內容,都歡迎給我留言,也祝大家身體健康。
如果你對保險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來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