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全國首個通用指標體系實際檢測成果,由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發展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中國社會建設均衡發展檢測報告》主編主撰王亞南授權發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來自“掌上皮書”。
全面小康檢測報告·社會建設均衡發展通用演算模型精要
圖注:據《中國統計年鑒》歷年卷發布的基礎數據演算。社會建設應以平等“國民待遇”為準則、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要目標,特選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和就業工資數據,鑒于均衡性檢測以人均值演算。左軸面積(元轉換%):公共教育、文化、衛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綜合人均值,其間呈直觀比例關系;左軸曲線(%):公共教育、文化、衛生投入、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綜合各占財政支出比;右軸曲線(偏差指數,無差距=1):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綜合人均值、非私營及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地區差。特別請注意各項比值、地區差歷年變化動態,其中潛藏協調增長高質量發展深刻涵義。
1.主要基本公共服務教育投入增長
2000~2017年,福建公共教育投入人均值由184.26元增長至2163.66元,2017年(統計年鑒出版發布的最新數據年度)為2000年11.74倍,省域間人均值位次(基于各地不同變動,下同)從第6位下降為第16位。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15.59%,其中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17.37%,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3.43%,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4.49%,上年以來年度增長5.74%。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比由19.11%下降為17.98%,省域間位次從第3位下降為第9位。2000年以來此項比值較明顯減低1.13個百分點,其中“十五”期間減低0.31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增高0.54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減低0.41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減低0.9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17年來福建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比呈較明顯降低態勢。
2.主要基本公共服務文化投入增長
同期,福建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由29.88元增長至224.38元,2017年為2000年7.51倍,省域間人均值位次從第8位下降為第16位。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12.59%,其中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12.45%,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7.16%,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0.56%,上年以來年度增長6.49%。文化投入占財政支出比由3.10%下降為1.86%,省域間位次從第4位下降為第14位。2000年以來此項比值較明顯減低1.24個百分點,其中“十五”期間增高0.16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減低1.66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增高0.52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減低0.2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17年來福建文化投入占財政支出比呈較明顯降低態勢。
3.主要基本公共服務衛生投入增長
同期,福建公共衛生投入人均值由48.00元增長至1080.12元,2017年為2000年22.50倍,省域間人均值位次從第10位下降為第16位。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20.10%,其中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25.09%,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8.91%,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8.43%,上年以來年度增長10.32%。衛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由4.98%上升至8.98%,省域間位次保持第10位。2000年以來此項比值明顯增高4.00個百分點,其中“十五”期間減低0.61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增高2.57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增高1.84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增高0.2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17年來福建衛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呈明顯升高態勢。
4.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綜合支出增長
同期,福建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投入人均值由356.98元增長至6843.05元,2017年為2000年19.17倍,省域間人均值位次從第10位下降為第19位。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18.97%,其中2005年以來年均增長21.85%,2010年以來年均增長17.95%,2015年以來年均增長12.35%,上年以來年度增長12.05%。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占財政支出比由37.03%上升至56.87%,省域間位次從第12位下降為第18位。2000年以來此項比值顯著增高19.84個百分點,其中“十五”期間增高0.91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增高8.59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增高5.26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增高5.0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當前福建公共財政支出的56%強用于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建設。
5.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差距
在此期間,福建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人均值地區差由1.0595擴大為1.1134,省域間位次從第5位下降為第10位。2000年以來地區差較明顯擴增5.10%,其中“十五”期間擴增8.59%,“十一五”期間擴增10.62%,“十二五”期間縮減9.33%,“十三五”以來縮減3.51%。這意味著,基于全國經濟增長、公共財政收支增多,福建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投入地區差距卻繼續擴大。假定至2035年全國各地彌合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地區差,福建此項人均值年均增長需保持不低于20.23%。
6.非私營、私營單位就業平均工資地區差距
與此同時,福建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地區差由1.1294縮小為1.0928,省域間位次從第10位下降為第13位。2000年以來地區差略微縮減3.24%,其中“十五”期間縮減5.59%,“十一五”期間擴增4.56%,“十二五”期間縮減3.94%,“十三五”以來擴增2.04%。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地區差由1.0882縮小為1.0671,省域間位次從第2位下降為第3位。2000年以來地區差略微縮減1.95%,其中“十五”期間擴增0.36%,“十一五”期間縮減7.20%,“十二五”期間擴增8.13%,“十三五”以來縮減2.63%。這意味著,基于全國經濟增長、社會財富普遍增加,福建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地區差距已逐步縮小,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地區差距也逐步縮小。假定至2035年全國各地彌合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地區差,福建此項人均值年均增長需保持不低于13.57%。
“中國社會建設通用指標檢測體系”包含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一個綜合子系統;主要基本公共服務教育、文化、衛生投入三個單項子系統;各類社會保障、社會保險兩個單項子系統;民生發展核心數據(A)非私營單位及(B)私營單位就業和工資、城鄉居民收入和總消費四個專項子系統,共有362項演算指標,全面展開演算分析測評。福建社會建設均衡發展評價排行:城鄉、地區無差距理想值橫向測評為省域第7位;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自身基數值縱向測評分別為省域第24位、第15位、第4位和第13位。詳見全國皮書系列《中國社會建設均衡發展檢測報告(201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