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分享到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外管局答一財:從外債安全性指標來看,當前中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第一財經2019-07-18 11:21:54
“對外債務以及對外債權總體上升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發展過程,觀察外債,債權和債務需要同時關注。”
“隨著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對外債務以及對外債權總體上升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發展過程,觀察外債,債權和債務需要同時關注。”7月18日,在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時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就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的外債形勢,以及近年來我國外債持續增長,是否存在風險進行提問。王春英說,從幾個安全性的指標來看,當前中國的外債指標都是在國際安全線以內,而且都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水平,風險總體可控。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杜川 攝
近年來我國外債持續增長。從2018年來看,1-4季度,我國外債規模季度環比變化分別為7.5%、1.5%、2.7%和-0.2%。
王春英表示,從外債安全性指標來看,當前中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一是,外債負債率,中國的水平是14.4%,國際安全線是20%;二是,債務率我國指標是74.1%,國家安全線是100%;三是,償債率中國的指標是5.5%,國際標準安全線是20%;此外,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的比例,中國是41.4%,國際安全線是百分之百。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外債整體上增長平穩,完全在可控范圍之內,外債率遠低于國際上認為的合理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134877億元人民幣(等值19652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較2017年末增長2073億美元,增幅12%;截至2019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132762億元人民幣(等值19717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
“從最近幾年中國對外債權和債務角度來看,到今年的一季度末,中國的所有對外金融負債余額比2014年上升了12%,其中全口徑的外債余額增長了11%。同期,對外金融資產余額上升了15%。這說明中國經濟更加深入的融入了全球經濟,跨境的投融資規模穩步提升。”王春英稱。
從外債結構來看,結構進一步優化、穩定性有所增強。首先是今年一季度末中國的中長期外債余額比2014年末的余額增長了49%,在全部的外債中占比達到36%,比2014年末上升了九個百分點,中長期外債在上升;同時,短期外債余額下降4%。
從債務工具來看,一季度末債務證券余額比2014年末增長了兩倍,占比是23%,比2014年末上升了15個百分點,體現了境外的投資者多元化配置的需要。
從投資我國金融債券的主要機構來看,主要是境外央行等機構,境外央行類的機構增持人民幣儲備的需要也有所體現,王春英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監管部門也開始加速外債市場的雙向開放。3月18日,市場期待已久的《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辦法》正式對外公布:簡化了外債和境外放款登記,對跨境資金集中運營項下的外債和境外放款實行“一次性登記”,且允許跨國公司備案后直接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在相關資金結匯和支付使用時,無需事前逐筆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等,并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
責編:于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