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教育學研究常用方法:
調查法 、觀察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2、幼兒心理學學研究常用方法:
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
3、幼兒體育教育基本體操:
徒手操、輕機械操、模仿操
4、三浴鍛煉:
日光浴、空氣浴、冷水浴
5、教師勞動的特點:
艱巨性、細致性、自主性、創造性、示范性、感染性、整體性
6、幼小銜接指導性思想原則:
長期性而非突擊性、整體性而非單項性、 培養入學適應性而非小學化
7、教育思想發展的三個里程碑:
柏拉圖《理想國、盧梭《愛彌兒》、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8、光譜方案理論基礎:
記憶技巧“加多狒狒”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費爾德曼——非普遍性理論
9、傳染病基本特征:
病原體、傳染性和流行性 、病程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免疫性
10、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
11、從新生兒到幼兒期特征總結(主要幼兒期)
<1>新生兒期(0—1個月)
本能動作,條件反射,視聽集中,注意發生。
<2>嬰兒早期(1—6個月)
視聽迅速發展,手眼協調動作開始發生,依戀,開始認生。
<3>嬰兒晚期(6—12個月)
身體動作迅速發展,手的動作開始形成,言語開始萌芽,依戀發展。
<4>先學前期(1—3歲)
學會走路說話,出現思維,高級心理過程逐漸出現,想象開始萌芽,獨立性出現。
<5>幼兒初期(3—4歲)
生活范圍擴大,認識依靠行動,情緒作用大,愛模仿。
<6>幼兒中期(4—5歲)
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開始遵守規則,自己開始組織游戲。
<7>幼兒晚期(5—6歲)
好學好問,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開始掌握認識方法,個性初具雛形。
12、空間知覺的發展:
方位知覺、形狀知覺、大小知覺、距離知覺
13、幼兒識圖難易順序
圓形—正方形——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八邊形——五邊形——梯形——菱形
14、幾種記憶發展的順序
運動記憶(出生2周左右)
情緒記憶(6個月左右)
形象記憶(6—12個月左右)
詞語記憶(1歲左右)
15、幼兒思維分類
直覺行動思維(2—3歲)
具體形象思維(3—6、7歲)
抽象邏輯思維(6、7歲后)
16、情緒情感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動機作用、組織作用、信號作用、感染作用
17、高級情感三類: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8、個性基本特征:
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社會性
19、幼兒氣質類型及特點
膽汁質: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
多血質:反應迅速,有朝氣,活潑好動,動作敏捷,情緒不穩定,粗枝大葉。
粘液質:穩重有余而靈活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生氣。
抑郁質:敏銳,穩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獨,行動緩慢。
20、新生兒氣質類型:
活潑型 、安靜型、一般型
21、親子關系類型:
民主型、專制型、放任型
22、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基本取向:
普遍性目標取向、行為目標取向、生成目標取向、表現目標取向
23、課程實施三個取向:
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
24、課程評價的作用:
鑒定作用、診斷作用、改進作用、導向作用
25、幼兒游戲分類
按皮亞杰認知:
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性游戲、有規則游戲
按帕登社會性:
偶然行為游戲、旁觀行為游戲、單獨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
按比勒體驗形式:
機能游戲、想象游戲、制作游戲、接受游戲
按我國教育常見:
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
按關鍵性:
創造性游戲、有規則游戲
26、CIPP評價模式依次指:
背景 、輸入、過程 、結果
27、1—3歲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單詞句階段(1—1歲半)
雙詞句階段(1歲半—2歲)
簡單句階段(2—3歲)
28、語言教育評價方法:
觀察評價、自由敘述法、綜合等級評定法
29、學前兒童繪畫活動設計:
物體畫、情節畫、圖案裝飾畫
30、幼兒教師職業素質三方面:
職業道德素養、業務能力素養、心理健康素養
31、講述活動設計與實施基本步驟:
感知理解講述對象、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引進新講述經驗
32、《綱要》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方法與能力目標、情感與社會性目標
33、幼兒對色彩運用三階段:
涂抹階段、裝飾階段、再現和表現階段
34、影響同伴接納的因素:
社會行為、性格、外貌、社會認知能力
35、記憶容量增加主要在于:
記憶范圍擴大、記憶廣度擴大
36、語言活動的表現形式:
口頭言語、書面言語、內部言語
37、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特點:
學習目標隱含、學習方式潛移默化、學習動力來自幼兒內部
38、英國幼兒教育機構:
幼兒班、家庭保育、托兒所、日托中心、學前教育中心、學前游戲小組
39、法國幼兒教育機構:
母育學校、托兒所、幼兒班、溫和過渡班、流動車、小小俱樂部、保育室、兒童假期中心和休息中心、微型托兒所
40、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
遺傳、環境教育、生理成熟
41、課程內容組織方式:
分科課程、核心課程、活動課程
42、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層次:
終期目標、年齡階段目標、教育活動目標
43、兒童詞匯掌握順序:
副詞、代詞 、數詞
44、幾本易考著作:
《訓纂篇》楊雄、《蒙求》李翰、《訓蒙法》王日休 、《朱子治家格言》朱用純
45、幼兒記憶策略:
反復背誦或自我復述、記憶材料系統化、間接意義識記
46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方法:
情境討論法、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角色扮演法、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
47、幼兒教育教學包括:
年齡適宜、個體差異性適宜
48、學習動機的作用:
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強化功能、調節功能
49、教師是幼兒學習的:
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
50、皮亞杰把道德發展劃分為:
自我中心階段、權威階段、中逆階段或稱平等、公正階段
51、以引導探索為主的方法:
情景法、情境法、嘗試法
52、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模式和特點:
直接教學、間接教學 、支架式教學
53、影響攻擊性行為的因素:
父母懲罰、大眾傳播媒介、強化、挫折
54、體育活動的組織方法:
講解示范法 、練習法、語言提示具體幫助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