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將相都實行厚葬,隨葬寶貝甚多,盜墓賊也甚是猖獗,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帝王將相的墓葬都被盜墓賊光顧過,只有極少數知道墓地所在之處而沒被盜的陵墓,其中就包括關羽的墓葬,歷經千年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呢?
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位列蜀漢五虎大將之首,公元220年,關羽在沒有支援,前有曹操,后有孫權的情況下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吳軍所殺,孫權部下把關羽的頭顱砍了下來獻給了曹操,曹操敬仰關羽的忠義,以諸侯之禮在洛陽安葬了關羽,就是現在的關林。
同樣,孫權在湖北的當陽也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的身軀,稱之為關陵。
其實,“關陵”和“關林”是有區別的,“林”在古代只有圣人才有的待遇,而“陵”是古代帝王才有的資格,關羽兩者皆有,足以見關羽在后世人心中的地位。
因此洛陽和當陽都有一座關羽墓,從此千古名將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而在關羽死后,卻被逐漸神化,民間都尊稱他為關公。
自隋唐以后,歷代的皇帝都會為關羽加封,對他的陵墓進行修繕,關羽的墓原來都很簡陋,經過歷代皇帝的修繕,直至明朝,小土冢已經變成了宏偉的陵墓。
而隨著歷代朝廷給關羽追封封號,他的封號是越來越長,達到了二十六個字,全銜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帝君”,一口氣念下來能噎死你,比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皇帝都多,清朝時更是將其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
后來經考古學家的考證,發現兩座墓中都有一位年輕的女子相伴,應該是人們怕關羽寂寞,為他配的陰婚,洛陽墓中的女子無法考證,但當陽墓中的女子被懷疑是美女貂蟬,專家們還發現墓中并沒有什么防盜的機關。
關羽墓里既然有財寶,又沒有什么機關,為什么就沒有盜墓賊去呢?
這可能和關羽被神化有關,關羽在三國中的表現使得他成為了忠義的代表,老百姓心中的大圣人,后來關羽又被當做關二爺和財神爺,三教九流的人都來拜關公,黑白兩道的人都敬重關公,就連盜墓界的高手在行動前都要去關帝廟拜拜關羽,祈求關公保佑,保佑她們能夠馬到成功。
因此,許多人認為民間這種對關羽的尊崇和敬畏是盜墓賊不去盜掘關羽墓的主要原因。
除了道上的兄弟對關老爺的天然敬重,還有各朝代的官府致力于保護關羽墓也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是到了民國盜墓比較猖獗的那段時期,不管地方上主政的是軍閥還是其他傀儡,這方面都能達成驚人的一致意見。
由此看來,還是要依賴于關二爺千百年來積攢的寶貴人品。
至于關羽墓沒有被盜的原因應該還有:
關羽墓中有沒有陪葬品還不好說,曹操當時是提倡薄葬的,連他自己的陵墓都不打算隨豐厚的葬品,怎么可能為關羽大手大腳呢,他之所以安葬關羽,充其量只是利用關羽的人頭作秀給劉備看,做做樣子也是給世人看,顯示他乃正人君子。
孫權安葬關羽同樣如此,他本來就對關羽沒好感,何況那時候的關羽可沒有現在這樣的知名度,僅僅是劉備的一名大將而已,孫權能高規格安葬他就不錯了,要他在隨點陪葬品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至于后來的歷朝皇帝,也同樣是做做樣子,蹭熱度,借為關羽加封、修陵來抬高自己,僅僅是做些表面文章,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往里面送陪葬品,但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前面說過,盜墓賊是敬畏關羽才不敢盜掘關羽的陵墓,其實也不盡然,盜墓賊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里面沒財寶,關羽只是明清的時候才被人捧成了神,在沒有成神之前,盜墓賊又不識關羽,知道是曹操、孫權給他安葬的,怎么會不下手呢?
如果里面有金銀珠寶等陪葬品,估計盜墓賊早就下手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盜墓賊是沒有什么誠信可言的,如果前朝的盜墓賊認為里面沒有財寶,那后來的盜墓賊自然就對它不感興趣了,所以關羽墓千年來沒人盜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