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影節進行過展映后,不少網友和專業影人評價,鄧超終于拍出了一部真正的電影作品。力贊這是一部“有靈魂的作品”這是一部關于愛、關于父子、關于成長、關于教育的暖心大作!
為什么要給電影起名作“銀河補習班”,俞白眉解釋道:“在戲里面,馬皓文沒有讓兒子馬飛上什么補習班,而是自己給兒子開了一個最好的補習班,它的名字就叫銀河補習班。”而在劇情之外,“這個補習班不是語文、數學或者英語補習班,如果你放眼銀河,那么整個世界都是你的補習班。”這個名字背后代表了探索人生無限可能的勇氣。“永遠不服輸,永遠不停止思考。”
對于80后,它確實是一部幫你重返童年的電影。
那是一個沉浸在韋唯金曲《亞洲雄風》的時代。在后續的電影發展中,毛阿敏、金庸、張國榮、97香港回歸、98年洪水……充滿回憶的時間點……
教育問題是中國當下社會的熱點,焦慮的聚集區。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便開始比拼,從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甚至留學,每次都是恐為人后。家長辛苦奔波用心良苦,但往往會忽略了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家長與孩子兩個群體各自承擔巨大的壓力,同時彼此可能互相不理解、有代溝,讓他們成為最為焦慮的兩大人群。
作為暑期檔最受期待現實主義力作,《銀河補習班》深度聚焦在家庭教育這個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上,以一對不同尋常的父子成長故事深入淺出地探討家庭教育。兩位已為人父的導演從日常生活與教育實踐中獲取靈感。
俞白眉導演表示,“教育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這部電影就是想表達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而在這沉重的教育“大山”的壓迫下,父和子之間的親情發展牽動人心。80和90后估計都會被狠狠戳中心臟。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義?”
那些年自己因為上學吃過的苦,和對父母的不理解,也會悄然釋懷吧!
在回顧過去的同時,電影拋出了一系列有關話題:
成績最優異的孩子就一定是最健康的么?
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考大學么?
考上大學后是不是就不需要學習了?
影片會和《流浪地球》有小小的“彩蛋”,具體是什么,請大家片中自行尋找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