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康海群,中國青年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文學聯(lián)盟特約作家,南通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光明日報》《中國教師報》《齊魯文學》以及中國作家網(wǎng)、散文網(wǎng)等報刊媒體。現(xiàn)供職于江蘇省如東縣教育體育局。
中考之后【原創(chuàng)】
中考過后,就是漫長而焦灼的暑假。
上世紀80年代末,鄉(xiāng)親們告別茅草屋,住上青磚瓦房,土窯功不可沒。七月流火,雙親忙著準備建房。記憶中,那時候處處筑土窯,隊隊把窯燒。人人碼磚瓦,天天青煙冒。廣大農(nóng)村的“隊辦企業(yè)”異常紅火。我們生產(chǎn)隊西南河邊就有土窯,那年七月,建房用的磚瓦輪到我家燒,舊貌換新顏全靠這一窯了。
起早摸黑干完莊稼活兒,雙親將家里多年積攢起來的稻草、棉稈、木柴挑到土窯邊的空地上堆起來,用作燃料。磚瓦泥坯從鏟泥、挖泥、和泥、揉搓、裝斗、鏟斗、割切、扣斗、抽坯、端坯、拾坯、運坯、上架,十幾道工序來不得半點馬虎。做磚制瓦,隊里有專門工匠,其中有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小哥軍兒,人靈泛,手藝好。母親說,考不上回來跟軍兒做學徒,混碗飯吃。我不以為然,暗地里叫著勁兒:我才不干呢!
家里請了燒窯的孫師傅,也就是鄉(xiāng)親們嘴里的“窯匠”。孫師傅是個幽默開朗漢子。“你是風兒,我是磚,纏纏綿綿就三天。”哼唱著快樂小曲,在窯爐下層灶口用干稻草引燃,待火勢變大,再加入少量棉稈、木頭。窯爐有個觀火洞,孫師傅不時湊過去,剎那間,他的臉就由灰暗的古銅色變成明亮的赤銅色。掌握火候是一門絕活,大概是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悟得的,看看孫師傅的臉就知道了。裝進的磚坯、瓦坯一般需要日夜不歇燒三天。熄火,窯膛自然冷卻后出的是紅磚。若要青磚,熄火后要從窯頂向窯爐內(nèi)沁水,這個技術(shù)活,孫師傅最拿手,他沁水出的磚非常周正,青一色,敲起來當當響。
出窯的日子非同一般,家里請了鄰居大伯大叔、大媽大嬸。那年月鄉(xiāng)村幾乎見不到拖拉機影子,就連兩個輪的拖車也很少見,從土窯到我家有三四里,青磚青瓦全是他們一摞摞挑回來的。記得那天,母親早早起床,燒了開水,泡了幾瓷盆竹葉茶。我醒來,幫忙的鄰居已經(jīng)挑了好幾趟,歇下來吃早飯。我也拿碗盛粥,發(fā)現(xiàn)鍋里的粥不多了,就趕緊縮回手里的勺子。
本來那天我是應該去土窯搭把手的,可不知什么原因,我就是沒去。后來,我媽一提起這事就生氣,說我只顧躲在帳子里看無而八鬼的書,也不見眼生情去搬搬磚頭。其實,那年頭也沒有什么書好讀的。記不清從哪兒弄來了一本殘缺的《三俠五義》,這部清代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小說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橫云斷嶺”式的敘事讓我欲罷不能。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鉆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等,一個個英雄豪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行為讀來令我熱血沸騰。魯迅先生認為《三俠五義》“獨生寫草野豪杰,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tài),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這個品評是非常精確的。
報考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英語班要提前參加面試。袁德勝老師將我和康紅兵喊到宿舍,輔導了兩天。后來不知何故,學校并未通知我參加英語面試。再后來聽人說,是我錯過了機會,要是我把當年參加市級英語競賽一等獎證書拿過去,上英語班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4蟾攀翘顖笾驹笗r寫了“服從”二字,我接到了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普師班的面試通知,提前一天跟同學袁榮去了掘港。陪同去的袁榮爸爸三年后成了我的同事。之前我們沒做任何準備,那天晚上,我和袁榮接受了他爸爸半個小時的素描培訓。第二天面試,有試唱、繪畫和體育測試,也許因為我做仰臥起坐又快又好,就被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體育特長班錄取了。
那個暑假,心里總是空落落的。一個炎熱的下午,我騎自行車去雙甸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郭風選編的《散文詩選》,里面都是名作集萃。在淫雨霏霏的清晨,抑或悶熱難耐的午后,我拿出來讀一兩篇。詩文中精美的語言和深遠的意境讓我著迷……可以說,這本書帶給我從未有過的閱讀快感和美的享受。
除了到田里幫母親除草,施肥,掰玉米,記憶最深的就是編織魚網(wǎng)。如東工藝品廠坐落在袁莊鄉(xiāng)政府河東,廠里不時放線給農(nóng)村散戶結(jié)網(wǎng)。那時外出打工尚未形成潮流,農(nóng)人種植養(yǎng)殖,閑下來結(jié)網(wǎng)掙錢,這些都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就這樣見縫插針,憑自己辛勤勞動掙點錢也并不順心順意。母親嬸嬸的兒子是車間主任,因有這層關(guān)系,母親總能拿到結(jié)網(wǎng)線。從學著穿梭上線,到摸索結(jié)出第一個網(wǎng)眼,再到走線飛梭,我一個月搞定。到暑假結(jié)束,順順利利完完整整結(jié)了一張長長的網(wǎng)……作為犒賞,母親給我買了一身嶄新的夏服。
就這樣,穿著這身夏服,我跨進了如皋師范學校的大門。
主 編:羅永良
執(zhí)行主編:馬俊華
一級編輯:鄧曉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