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來西安不登城墻相當于去北京沒登長城。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
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
現存城墻為明代建筑,全長13.7千米,始建于 明太祖 洪武三年(1370年), 洪武 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指導下,在 隋 、 唐 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當時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 朱元璋 將次子 朱樉 冊封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規模宏大堅固,再加上后來明清屢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