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巖松又公布了一個最新作品——哈爾濱T3航站樓的方案,讓哈爾濱這座美麗的北國冰雪城市綻放了一朵“北國冰花”。
哈爾濱一直以來都有“冰城”的美稱,這次馬巖松的設計也是直接抓住這個特點,根據雪花的意象設計這座航站樓,讓遼闊起伏的東北平原飄落一片晶瑩閃爍的雪花。同時,這樣的設計又像是超現實的星際太空基地,極具未來感。
雪花形狀的設計可不僅僅是為了外觀形式的好看,更重要的還是它的功能性。雪花形五指廊狀的設計,首先就避免了傳統航站樓的尺度過大通行不便利的缺點,大大縮短了旅客步向登機口的時間。
而且內凹的曲線有效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使得這座航站樓可以直接擁有89個近機位,實現綠色節能的目標。
內部空間也擁有獨特的亮點,馬巖松在航站樓內設計了多個花園,既是室內景觀營造極具親切感的公共空間,也是指引乘客去往不同空間的路標。
航站樓的頂部設計了流線型的玻璃天窗,將室外的自然光納入室內。使旅客在室內也能感受自然的律動,同時也有效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大型公共設計不僅要有設計細節,更要考慮大環境。哈爾濱占據著輻射歐美的東北亞核心腹地的重要戰略位置,這次設計T3航站樓整體規劃占地約3300公頃,建筑面積約92萬平方米。包括航站樓、地面交通樞紐以及酒店、停車場等一系列機場附屬設施一應俱全。
T3航站樓建成后,將顯著提高哈爾濱機場的客貨運承載能力。在2030年T3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4300萬人次,年客機起降架次約32萬次。讓哈爾濱機場成為名副其實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樞紐機場。
除開這座讓世人為之驚艷的航站樓之外,其實馬巖松在哈爾濱早有作品。這座坐落在松花江畔的哈爾濱大劇院,可以說是馬巖松最為知名的作品之一了。
建筑以環繞周圍的濕地自然風光與北國冰封的特征為設計靈感,從濕地中破冰而出,宛如飄動的綢帶,從自然中生長而立,成為北國延綿的白色地平線的一部分。
在這個設計中大地的水平舒展就是自然。建筑在環境中成長起來,完全與地面連接在一起。哈爾濱大劇院內部,大堂頂部巨大的天窗成為焦點,陽光通過天窗上金字塔般的結晶幕墻單元傾瀉而入,灑滿整個大堂。
建筑內部的曲線也是一大亮點,流線形的線條蜿蜒多變,雕塑般的立體感,讓人仿佛置身溶洞。這點對于功能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整個建筑空間多變的形態好似一個放大的樂器內部,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聲音在空間中的流動。
材質的選用也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以當地常見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柔和溫暖的氛圍,自然的紋理,和多變的有機形態讓人感受到空間的生命感。
而且馬巖松還在建筑頂部打造了露天劇場和觀景平臺向市民開放,人們可以順著建筑的曲線漫步到建筑屋頂,豁然可見天空,可以看到松花江江南、江北的城市天際線以及周邊自然景觀。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