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當代名家合力,展書畫少年風采;樹種古文化自信,立文化中國品牌。
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主辦的文化中國少年行?2019全國青少年書畫傳承大會現已面向全國青少年書畫愛好者開始征稿!
今天,我們將為你介紹專家評審團成員現代工筆畫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天勝。
王天勝
王天勝,1946年12月生,祖籍山東文登,現代工筆畫院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新華通訊社新華畫院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十余載、解放軍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美術系副主任、教授(享受副軍職待遇的專家)。
作品入選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歷屆全國工筆畫展、全軍美展、中國畫百年展、世紀風骨——當代藝術50家等全國性重要美術大展及省以上美展百余次,獲全國第四屆工筆畫大展金獎、全國第二屆工筆畫大展金獎等全國性獎項30余次 ,2014年在法國盧浮宮國際藝術沙龍展中獲得金獎。
出版畫冊有《王天勝畫集》《名家名畫》《王天勝工筆肖像》《大匠之門?王天勝中國畫精品集》《大家氣象?王天勝作品》等幾十余部。《美術》雜志、《人民日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央電視臺等幾十家新聞單位及媒體宣傳和報導。
多幅工筆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外國美術機構及國家領導人、國內外友人收藏。《華岳雄風》等作品被國家主席出訪作為國禮贈送友鄰國家,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喜愛。2009年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幅工筆畫《鶴翔昌瑞》懸掛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2011年為人民大會堂國家領導人廳創作巨幅工筆畫《春滿乾坤》。
2007年被媒體評為中國畫壇60杰;2008年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人物畫家,《中國書畫報》年度人物;2009年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花鳥畫家;2009年8月被媒體評為中國畫壇誠信百杰;2010年被評為中國畫壇50強;2015年被媒體評為中國國畫十大家等。
工筆重彩的現代創造
——讀王天勝的畫
文|邵大箴
在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繪畫遺產中,工筆重彩是其中重要的門類。它是人們運用嚴謹工整的筆線與濃重的色彩描繪客觀世界,表現思想感情的藝術語言,是我國寫意繪畫體系豐富表現語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代中國畫的振興,離不開工筆重彩與寫意水墨的齊頭并進,這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和寫意水墨一樣,工筆重彩創作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型,己取得豐碩成果。它之所以如此地活躍于當今畫壇,受到海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與好評,是和近幾十年來以潘絜茲先生帶領的一批工筆重彩畫家們的大力提倡和辛勤勞動分不開的。在這群畫家中,一位中年軍旅畫家王天勝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在全國展事中屢屢亮相并多次獲得重要獎項,他同時積極參與全國工筆重彩學會的活動,是該會活動的重要組織者之一。
王天勝 《待發》
作為軍旅畫家,王天勝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認為軍旅畫家應該首先重視軍事主題,創作有現實意義的軍事題材畫。多年來,他奉獻的優秀軍事題材作品有《生命之舟》《巡邏途中》《綠林》《隙》《北疆屏障》《惜別》等。這些軍事題材作品的重要特點,是從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入手,著重描寫人物的真實感情,塑造親切生動、可信可敬的人物形象。每件作品的構思獨具匠心,根據主題的需要采用不同手法。《惜別》描繪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告別朝鮮鄉親的動人場面,主題深沉,主要用水墨造型;《巡邏途中》寫軍民魚水之情,用近乎年畫的重彩語言;描寫士兵利用休息時間勤奮讀書的《隙》和表現士兵在樹叢中緊張巡邏的《綠林》,采用的都是用景色來襯映人物的手法,前者用平視特寫法,平中有奇;后者用多種視點描繪,奇中有平,各具特色。至于他的寓意深刻的力作《生命之舟》既打破常規的構圖法,又巧妙地將寫實的人物造型與程式化的裝飾手法結合在一起,賦予這一“重大題材”的畫面以人情味,以趣味性和裝飾感。
王天勝 《金芭蕉》
王天勝的另一部分軍事題材畫是他創作的士兵肖像,如《兵》《金芭蕉》等,這些精細刻畫人物形象的作品是他深入部隊基層生活有了新的發現、新的感受之后在寫生基礎上創作的。王天勝十分注意從生活中吸收創作養料,他強調要善于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感,特別是發現別人未發現的美。他特別重視在寫生中對人物的“情感體驗”,注意與其感情交流與溝通,以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他認為,好的寫生需要具備三方面的能力:造型能力、筆線功夫、色彩感覺,而寫生也是培養這三種能力的有效途徑。鮮活的現實感和傳統程式的結合是他大型創作的特色,也是他許多肖像作品的出眾之處。王天勝的寫實造型能力主要來自工筆畫傳統,堅持以寫“形”為基礎、以傳“神”為核心的“形神兼備”的理論,但不排斥吸收西畫素描造型的某些因素,而是將這些因素融合在以線為主的造型語言之中。在王天勝的創作中,體面造型與線型語言有機結合,但以線型結構為主。他很重視色彩的運用,把色彩和線視為加強人物形象表現力的重要手段。同樣,他在充分發掘民族傳統繪畫資源的同時,也注意從西方繪畫色彩中吸取有益的經驗。王天勝筆下的人物形象真實生動而有神韻,飽滿而有情趣,畫面純凈、利落,色彩清麗、雅致。尤其是他刻畫的少女形象,美而不俗,格調純正,有很高的觀賞性。
王天勝 《鶴翔昌瑞》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
王天勝不僅工于人物畫,在花鳥畫創作上,也有杰出的表現。他的花鳥畫有兩種類型,一類借物寫情,直抒胸懷;有的立意深遠,含有崇高的寓意。不論哪一種類型的作品,他都苦心經營,追求畫面的境界,力求其整體、單純、清凈和明麗。花鳥畫講究色彩,色彩處理不當或灰暗無光,或過于艷麗而媚俗。王天勝在色彩上頗為講究,他用色或濃重或淡雅,掌握有度,線與色彩和諧地融為一體,相互襯映。在繪畫語言上,他傍依唐宋繪畫傳統,還大膽用現代觀念設計畫面,強化視覺效果。《卿亦解語》《春暉》《井崗杜鵑紅》《綠蔭》《潔》《百鶴呈祥》《紫氣東來》《春芳》是他工筆花鳥的代表作。《春暉》中百朵盛開的郁金香重重疊疊,氣勢恢弘,嚴謹、細致的筆法和在“重復”的描繪中穿插變化,頗有新意。它與同樣用繁復手法完成的《井崗杜鵑紅》,成為用花鳥畫形式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力作。
王天勝 《井岡杜鵑紅》
工筆重彩畫如何適應時代的需要,在題材內容和形式語言上有所創新,以反映時代跳動的脈搏,體現人們新的審美趣味,是20世紀以來幾代藝術家們探索的課題。王天勝在前輩藝術家創造成果的基礎上,為推進現代工筆重彩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取得的成績表明,工筆重彩的創新決不能離開傳統重起爐灶,傳統繪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學原則永遠是中國畫創作的指導思想,“形神兼備”始終是中國畫的最高審美標準,傳統中國畫的骨法用筆和“隨類賦彩”等理論見解和實踐經驗,都值得我們予以繼承和發展,那些認為工筆重彩的創新只能運用外來的現代觀念和技法來使它“脫胎換骨”,顯然是不恰當的。當然,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正視和接受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賦予工筆重彩以新的美感。我們還應該有廣闊的胸懷,面對包括西方現代藝術的挑戰,取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為我所用。總之,王天勝的藝術創作之所以值得我們重視,不僅在于他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他的技法嫻熟全面,他的作品格調清新雅致,而主要在于他有開拓意識,敢于和善于從各方面吸收創新資源,在生活中發掘和提煉新的美感,創造有精神內涵,有新形式美感的工筆重彩作品。
王天勝 《留春》
年富力強的王天勝正值自己創作的旺盛期,他珍惜自己的創造成果,但他并不滿足。他的志向是和同行們一道再創中國色彩的輝煌。我們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全國青少年書畫傳承大會火熱征稿中…
詳情請點擊
文化中國少年行?2019全國青少年書畫傳承大會征稿啟事
▼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