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宣布了一項驚人舉動:起訴美國商務部及該部門的“出口管理條例”。隨聲明一起發布的,還有一封長達31頁的訴訟狀。其中,聯邦快遞詳述了因為《出口管理條例》(EAR)禁令,自己不得不“像美國商務部的一個代理執法機關那般對其每一個包裹進行審查”,否則就會面臨極高的法律風險,其中刑事懲罰的罰金高達100萬美元,民事層面的罰金則是每一起違規就會被罰30萬美元(或是交易金額的兩倍)。
至于與華為之間的“誤會”,其CEO弗里德·史密斯在接受采訪時也不藏著掖著了,直指都是被美國商務部這個“出口管理條例”給逼的,“華為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象征。”從聲明到訴狀再到CEO發言,從指責該禁令“違背美國憲法”“鎮壓和剝奪其自由”到痛陳美國政府越權違規、自己備受刁難,聯邦快遞似乎有與美國政府撕破臉的趨勢。
作出這一選擇,實在是因為聯邦快遞背不動這口“鍋”了。眾所周知,聯邦快遞近期卷入美國制裁華為的漩渦,又是“拒寄”又是“誤投”,盡管事后多次道歉,以“操作失誤”搪塞,但仍可能面臨中國有關部門的立案調查,而被中國外交部多次點名批評,該公司國際形象大損,市值縮水。
最尷尬的是,這讓聯邦快遞陷入兩難境地。想要乖乖順從美國政府,但奈何“臣妾做不到”。因為倘若每一個來往于美國制裁“實體名單”的包裹都要聯邦快遞負責,成本將大大提升,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更何況,相當一部分的快遞涉及高新技術,專業門檻太高,一般人還審查不了。但是,如若就此放棄被美國政府制裁對象的業務,聯邦快遞又將喪失巨大的市場。要知道,目前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已經有了1100個,上周又剛剛增加了5個。這屆總統不走尋常路,天知道未來還會有多少個?
可以說,高聲喊冤是聯邦快遞及時止損的自救選擇。但這一驚人舉動,也一把扯掉了美國政府的遮羞布。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政客都以“民主”“自由”自居,動輒揮舞大棒敲打別國,說什么“某某企業服務母國政府”“誰誰給政府開后門”。特別是近段時間,美方更一直在“帶節奏”,渲染中國政府指使企業投資收購美國企業,來獲得尖端技術和知識產權。其參議員柯頓宣稱“華為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情報收集機構”,國務卿蓬佩奧還說,華為公司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有很深的聯系。
然而事實如何?華為的安全性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美國政府干預企業之深卻令人大跌眼鏡,真正印證了何為“老說別人不干凈,其實自己最臟”。
此前,世界還在感嘆,美國為了“一己之私”濫用國家安全概念,以莫須有的罪名,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他國企業,太過掉價。但現在看來,美國政府不僅對別國企業“下黑手”,連自家企業都不留一點活路。如果說,種種怪誕行為,不是某些政客們陷入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迷途,那就是政客們口中的“美國利益”不包括“美國企業利益”?但狗急了要跳墻,兔子急了要咬人,現在聯邦快遞的“叛逆”恐怕只是開始。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歡迎合作,拒絕剽竊。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后臺聯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