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備受矚目,積極推進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你是什么垃圾?”這句良心拷問,很快將不再是上海市民的專屬。即將施行垃圾分類的西安,規劃和籌備也迫在眉睫。
? 實施垃圾分類前后大家的搜索對比
關于垃圾分類大家有話說▼
關于如何看待垃圾分類,我們在街頭采訪了一些市民,有的人投放習慣完全依靠垃圾箱的指引,能準確說出垃圾分類標準和類別的并不多,平時大家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渠道也非常有限。
還有一些人表示,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非常有意義,但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后,集中處理垃圾的工作人員是否會分類處理,自己進行的垃圾分類最終是否真正的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對垃圾的終端處理工作心存疑慮。
垃圾分類應從做好宣傳開始▼
省政協委員林文俊點出了垃圾分類的核心矛盾點:“垃圾的處理主要分四個環節:分類、收集、運輸、終端處理,四個環節缺少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家對于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只有形成積極的垃圾分類閉環,垃圾分類才算是做好了。
關于西安應如何有效地推行垃圾分類,林委員提出:“首先應該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讓每個人都了解到應該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其次最重要的是垃圾處理終端工作流程的公開,要讓大家看到有關垃圾的終端處理工作問題已經解決。”
只有垃圾分類知識最大化的普及才能讓人們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而終端處理的展示能讓群眾相信自己為垃圾分類做出的努力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垃圾分類不僅僅是責任▼
據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城市垃圾達2億噸,許多城市已經出現垃圾圍城的現象。
在不實行嚴格的垃圾分類的情況下,既做不到完全降解,或是有效地循環利用垃圾,處理速度也遠遠追不上垃圾產生的速度。
垃圾分類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需要凝聚全社會力量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才能取得勝利。
與其等到垃圾占領城市的那一天再后悔莫及
不如從現在開始為身邊環境做出一些改變
文 / 實習記者畢晨丹 馬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