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播+】7月10日,《新聞聯(lián)播》播出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片人周泉泉的事跡。今年6月,周泉泉在采訪途中被落石擊中因公殉職,年僅46歲。
離世時的周泉泉穿著比自己腳大6碼的作戰(zhàn)靴
6月6日那天,央視《夜線》欄目副制片人周泉泉帶隊前往廣東珠海擔桿島采訪。因為節(jié)目需要,攝制組要進一處山洞勘察。進洞前,周泉泉提議攝制組來一張合影,沒想到,這成了她生前的最后一張照片。
周泉泉(右一)生前最后一張合影
進入山洞后,周泉泉被一塊落石砸中頭部,倒在了地上。
“她旁邊的那個指導員以為她滑倒了,以為她餓了、中暑,因為天氣特別熱,特別熱。一看她出血,哎呀,壞了。”周泉泉的同事蔡郁回憶說。
盡管駐島官兵等各方都給予了全力搶救,周泉泉最終還是因傷勢過重而殉職。離世時,她的腳上還穿著比自己的腳大6碼的作戰(zhàn)靴。
這雙40碼的作戰(zhàn)鞋是駐島戰(zhàn)士臨時借給周泉泉的。因為當時拍攝團隊要穿過一片原始森林,但是周泉泉的鞋子不太方面走島上的路。于是駐島戰(zhàn)士就找來一雙最小號的鞋子給周泉泉穿。
曾經(jīng),盜礦匪徒將威脅電話打到她的家里
周泉泉出生在青海格爾木,因為當?shù)厝^多,父母給她取名泉泉。周泉泉的父母都是軍人,她從小也很向往成為一名軍人。
1996年,周泉泉從南京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中央電視臺,參與創(chuàng)辦《讀書時間》欄目,開始了她的記者生涯。
2006年,周泉泉與團隊來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對盜挖金礦及盜獵野生動物現(xiàn)象進行調(diào)查采訪。可可西里腹地海拔5000多米,都是戈壁荒灘,天氣變幻莫測,路途極其兇險。車輛經(jīng)常被困,吃泡面、住帳篷、上廁所,對于隊伍中唯一的女性來說,樣樣都是困難和挑戰(zhàn)。
周泉泉在可可西里采訪
那里的盜礦匪徒持有武器,極其猖狂,甚至將威脅電話打到周泉泉北京的家中。
“她當時有過害怕,她覺得歹徒竟然能知道自己家的電話,那查自己的住址應(yīng)該也很容易。”周泉泉的同事張越回憶說,“她擔心威脅到家人的安全。但經(jīng)過短暫的思慮,她還是堅持完成了內(nèi)參調(diào)查的拍攝。”
“她總跟我們說,不管環(huán)境有多惡劣,我覺得我們都能克服。為了拍攝什么犧牲都可以。”周泉泉的同事付伊銘回憶說。
她是“定海神針”“全能女戰(zhàn)士”
7月8日,在中央電視總臺舉辦的周泉泉同志典型事跡記者會上,周泉泉的親友上臺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關(guān)于周泉泉的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
為了確保參與《熱血邊關(guān)》的學生們的安全,周泉泉總會提前測試里面的危險體驗項目。比如有個倒滑的項目要求體驗者頭朝下順著一根繩子從四層樓高的地方滑下去,組里的一些男同事都不敢嘗試,周泉泉卻自告奮勇去測試了。跟著邊防戰(zhàn)士巡邏時,她就和大家一起吃河水煮的夾生面條、住幾根棍子一張塑料布支起的帳篷。
在同事李文娟的印象中,周泉泉永遠都像上緊了發(fā)條似的不知疲倦:“為了應(yīng)對節(jié)目艱苦的拍攝環(huán)境,泉泉每天都跑5到10公里鍛煉身體;她能騎著共享單車從東三環(huán)騎到懷柔。”
“不像個女生”“膽兒大”“定海神針”“全能女戰(zhàn)士”……在周泉泉親友用來形容她的詞語中,沒有“柔弱”。
在收拾周泉泉的遺物時,大家在一疊書信中發(fā)現(xiàn),周泉泉多年來一直悄悄資助著兩個貧困地區(qū)的孩子上學。在同事眼里,她就是這么樂于助人。采訪過程中認識的一位藏族小伙,家人患了重病到北京治療,周泉泉盡心給安排好。
周泉泉資助的孩子寫給她的信
周泉泉的笑容定格在46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精神飽滿地工作。承擔急難險重,將生死置之度外,在周泉泉眼里,這是一名記者的職責和使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