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零姐(jialingjie6)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系。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前兩天,話題#滕華濤稱用錯了鹿晗#上了熱搜。
這個熱搜迅速引來一波吃瓜路人的議論,大部分人表示:你《上海堡壘》一部3.2分的電影,不怪劇情不怪特效不怪自己,居然怪演員?
到底滕華濤的原話是怎么說的呢?
滕華濤在采訪中,先表示自己對鹿晗沒有任何意見,演員是自己挑的,戲也是自己過的。可是——“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里”
雖然整個話沒有說鹿晗演技不好,也沒有說因為鹿晗所以電影不好,可這“不適合”就挺微妙的。
畢竟電影上映前,在綜藝里說鹿晗特別適合的也是他。
而從《上海堡壘》整個表現來看,路人的評價大多是“爛得很平均”,鹿晗人設沒立住,最大問題還是劇情和各方面細節的問題。
所以說,滕華濤這樣的回應,真的沒有甩鍋的嫌疑嗎?
雖說電影導演總是藏身在鏡頭后面,是戲劇的幕后制造者,但有時候導演們“戲精”起來,迷惑行為也是一套一套的,除了“用錯鹿晗”的滕華濤,以下這些也堪稱代表人物。
“狀告豆瓣”畢志飛
在這場《上海堡壘》“分鍋大會”中,《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畢志飛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結果圍觀路人都表示,《逐夢演藝圈》這劇本這評分,真不是冤枉你……
當年,電影上映,創下了“豆瓣最爛電影”2.2的歷史性評分。
面對耿直的觀眾,畢志飛生氣了!他認為自己花了十二年的心血,只一天就被豆瓣給毀了!
于是他不僅向豆瓣發了交涉函,還給國家電影局寫了一封信控訴豆瓣的行為。
在信里,畢志飛表示,豆瓣是一個外商獨資企業,以“毒舌攻擊、惡意踐踏國產電影,攻擊體制”等方式“收取保護費”斂財和聚集粉絲。
換句話說,“不是我的電影不好!都是境外勢力搞的鬼!”
抱著“堅定的維權態度”,畢志飛還起訴了豆瓣。
在畢志飛心里,他的《逐夢演藝圈》不僅不應該被評分2.2,更應該在金雞百花和戛納上擁有姓名。
反正不管觀眾罵不罵,他已經將理想付諸實踐,立項續集,誓要向世界證明,他畢志飛不認輸!
“觀眾不想懂”畢贛
相較因為口碑創新低、評分低開低走而遷怒豆瓣,鬧得沸沸揚揚的畢志飛,畢贛對于《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后口碑跳水,只是淡淡在采訪里怪了一句“一部電影想懂是不可能不懂的,大家愿不愿意懂這是一個問題。”
他表示,“大部分是因為我們的閱讀障礙、習慣造成了我們閱讀起來說不懂。”所以觀眾為啥不懂,說來說去是觀眾自己不愿意、閱讀能力不行?
其實說白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畢贛自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也許最該讓人詬病的還是“一吻跨年”的營銷,不少人在這場營銷中對這部電影產生了另一種期待,結果進了電影院卻期待落空。
就像不少網友說的,在跨年夜寒風中,自己花錢買票看的電影,看完不喜歡還要被文藝青年指責……這感覺換誰都要覺得憋屈。
“十年沒人懂”陳凱歌
可能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十四年前,陳凱歌也曾說過類似“迷惑”話語。
當年《無極》上映,全網嘲陳凱歌拍了一部“頂級爛片”,甚至還有人解說了一段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短片(這個短片也是當年神作了)
面對撲面而來的負面評論,陳凱歌無奈的向觀眾說道“《無極》這部電影,十年之內沒人看懂。”
如今十四年過去了,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翻案呢?反正《無極》在豆瓣上依然屬于爛片的行列。時間推移,看來也不能讓一部爛片變成神片。
以上行為,主要都是在電影上映前后這段作品集中曝光的時間內,導演的應激性迷惑行為;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導演都是埋頭做作品的,這必然也就引發一系列導演在做作品時的技術性迷惑行為。
“忘記關機”畢贛
沒錯,又是畢贛。從《路邊野餐》聲名鵲起,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跳水,畢贛可謂“成也長鏡頭,敗也長鏡頭”了。
在《路邊野餐》里,畢贛一段42分鐘的超級長鏡頭,被網友們贊譽為“堪稱可載入電影史冊”的鏡頭運用,有人在這里面看到了渾然天成的自由,有人在這里看到了夢幻……更多人是對導演的創新手法表示肯定。(當然也有人表示,看暈車了)
而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超級長鏡頭時長從42分鐘變成了60分鐘,從2D變成了3D,這下觀眾就不買賬了,有說導演炫技,有說導演單純追求長鏡頭的符號性、缺乏劇情內涵的,更有網友說,如果鏡頭長短決定牛不牛逼的話,家門口監控錄像可以拿奧斯卡了。
當然,對于畢贛的長鏡頭運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小姐姐最喜歡的還是李誕在《吐槽大會》上開的腦洞:他就是忘記關機了。
“買不起設備”婁燁
這當然不是說婁燁真的買不起設備,而是他在電影技法里兩項讓人十分迷惑的行為。
如果說畢贛是在長鏡頭中漫長的晃動讓人暈車,那對于導演婁燁來講,他的電影就是離不開欲說還休的晃動。
婁燁電影里標志性的晃動和模糊,甚至被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云》拿來作為營銷話題點,網上開始了一波“看電影要帶嘔吐袋”的趣味調侃。
當然,作為文青最喜愛的文藝導演之一,面對婁燁的晃,你通常不能直白的說“太晃,觀感不好”,而只能用一連串高深的感性的語言去描述這些晃的鏡頭,盡管你內心可能在默默OS:婁燁是不是買不起滑軌和斯坦尼康。
婁燁另一個買不起的設備可能是監視器——在拍攝過程中,婁燁不喜歡看監視器,也不愿意讓演員看回放,這使得第一次跟他合作的井柏然甚至想自己掏腰包買一個……這下不僅僅是讓觀眾迷惑的行為了,連演員都迷惑了。
“一鏡等一年,一剪全變臉”王家衛
說到元老級技術性迷惑本尊,以拍戲超慢、剪出來“演員都不認得”著稱的王家衛當然必須擁有姓名。
王家衛拍電影很慢很慢,他拍《一代宗師》花了12年,《2046》花了5年,《東邪西毒》花了2年。(咦,居然才兩年?!)
拍《一代宗師》的時候,有一場戲在北方大山里拍攝,零下30多度,下著雪。章子怡一遍一遍的演,王家衛就一直等,等著監視器里出現自己想要的鏡頭。
后來這場戲還是沒有拍完,王家衛就等了一年,等到這座山里大雪再次下起來的時候,再進山拍攝。
王家衛說“功夫是時間”,所以他特意在拍《一代宗師》的時候,給張震安排了一個八極拳師父,讓他去練拳,一練就是三年。
拍得慢并不是王家衛唯一的迷惑行為,也許對于很多演員來說,跟王家衛合作會沒有安全感和確定感,因為他沒有劇本,而拍很久也未必能保證自己有鏡頭。
像跟王家衛合作過的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等等等等,都曾在采訪中表示過,跟王家衛合作最累,因為你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比如劉嘉玲在《阿飛正傳》里一場擦地板的戲擦了27次,直到滿頭大汗熱氣都要蒸騰出來了,王家衛突然說“對了,就是這個感覺”。
梁朝偉還曾對張藝謀說過,《東邪西毒》里他以為自己演的是東邪,結果成片剪出來變成了西毒。
如此高深的迷惑功力,但又能讓演員們都期望著跟他合作的導演,怕是除了王家衛無人能出其右了。
不管導演是要迷惑觀眾、市場,還是迷惑演員,小姐姐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有所求”——有對觀眾反饋、票房市場的需求,也自己有對作品表達的要求。
像王家衛這樣,導演們對自己有要求,這是好事。而對于某些導演來說,自己拍出來了市場反饋不好不先想想自己局限在哪里、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一上來就是怪市場、怪觀眾甚至怪演員,這就很滑稽也很鬧劇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