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冷暖鋒劇烈交匯,凝結成的雨水澆灌了電影藝術的土壤,即使風云滌蕩也有大好春光——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100部絕佳作品誕生于這飛馳且浪漫的時代。
知名獨立電影平臺IndieWIRE 邀請了包括影評家、電影學者、電影制作人在內的250位權威人士,一同構建了「The 100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排行榜。針對近十年最佳影片,IndieWIRE盛贊:它們改變了一切。
下面是排行前20的作品,或許是電影愛好者最沒理由拒絕的一些。
#01 月光男孩
Moonlight / 2016
#02 皮囊之下
Under the Skin / 2013
#03 合法副本
Certified Copy / 2010
#04 殺戮演繹
The Act of Killing / 2013
#04 沉默之像
The Look of Silence / 2015
#05 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 / 2013
#06 神圣車行
Holy Motors / 2012
#07 卡羅爾
Carol / 2015
#08 大師
The Master / 2012
#09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 / 2015
#10 伯德小姐
Lady Bird / 2017
#11 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 2013
#12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 2011
#13 生命之樹
The Tree of Life / 2011
#14 利維坦
Leviathan / 2012
#15 狗牙
Dogtooth / 2010
#16 社交網絡
The Social Network / 2010
#17 今夕何夕
World of Tomorrow / 2015
#18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 2017
#19 托尼·厄德曼
Toni Erdmann / 2016
#20 魅影縫匠
Phantom Thread / 2017
數字王國參與視效預覽的《黑豹》同樣榜上有名。
在IndieWIRE看來:
年僅32歲的灣區導演瑞恩·庫格勒給「失去父親」三部曲《弗魯特韋爾車站》、《奎迪》和《黑豹》畫上了完結的句號。
庫格勒與《美國犯罪故事》聯合編劇喬·科爾為《黑豹》打造了一個隱秘的高科技非洲帝國——瓦坎達,甚至注入了弗朗西斯·科波拉在《教父》中汲取的世家元素。
庫格勒將「黑豹」的成長類比獅子王。成長的過程中,特查拉逐漸理解了王位的意義、逐漸靠近心中理想化的父王形象…《黑豹》是第一部以黑人演員為主的超預期影片,極具人性化的角色設定和文化獨特性增加了電影的深度。
視覺預覽為《黑豹》的實際拍攝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視效集中的場景更是如此。這些場景往往要求成千上百名藝術家在每時每刻對每一個鏡頭付出超出想象的努力。視覺預覽的存在,足以幫助制片團隊了解電影的預期效果、實現效果的途徑,以及計劃落空后的補救措施。
▼人人說好的《黑豹》,制作故事值得一看。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