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之所以兇險,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在體內發生擴散轉移。癌細胞可以擴散到周圍的正常組織,發生局部轉移,也可以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組織或器官,發生區域性轉移,還可以擴散到身體遠處的其他部位。這些都是轉移性癌癥的表現,很多情況下也稱為IV期(四期)癌癥。癌細胞擴散到其他部位的過程稱為轉移。
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并以其他方式進行檢測時,轉移性癌細胞的特征與原發灶癌細胞相似,但與癌癥被發現區域的細胞不同。據此,醫生能夠判斷癌癥是從其他部位擴散而來。
轉移性癌癥與原發性癌癥的命名相同。例如,擴散到肺部的乳腺癌稱為轉移性乳腺癌,而非肺癌。相關治療方案也根據乳腺癌IV期來制定,而不是肺癌。
但是,有些患者雖然確診為轉移性癌癥,卻無法判斷癌癥的發病部位。這類癌癥稱為原發灶不明癌,簡稱CUP。
如果有癌癥病史的患者出現了一種新的原發性癌癥,我們稱為第二原發性癌癥。這種癌癥較為罕見。如果有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初始原發性癌癥又復發了。
癌癥擴散的過程
癌癥的轉移是一個多步驟過程。癌細胞可以通過以下環節逐步擴散:
- 侵入周圍的正常組織
- 進入附近淋巴結或血管壁
- 隨著淋巴系統和血液流至身體其他部位
- 停留在身體遠處的小血管中,浸潤血管壁,進入周圍組織
- 在這些組織中生長,逐漸形成小腫瘤
- 新血管生長,有血液供應腫瘤,腫瘤得以繼續生長
大多情況下,癌細胞會在上述某個步驟死亡。但如果每一步的條件都對癌細胞有利,其中一些細胞就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轉移性癌細胞開始重新生長之前,能在身體遠處保持非活躍狀態。
癌癥的擴散部位
癌細胞可以擴散到身體的大多數部位,但癌癥類型不同,其轉移部位的發生率也不同。癌癥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骨、肝臟和肺部。不同癌癥對應的高發轉移部位如下表(不含淋巴結):
常見的轉移部位
轉移性癌癥的癥狀
轉移性癌癥不一定有癥狀。即使出現癥狀,由于轉移癌的大小和位置不同,癥狀的表現和頻率也有所差異。
常見的癥狀包括:
- 骨轉移癥狀:疼痛和骨折
- 腦轉移:頭痛、癲癇或眩暈
- 肺轉移:呼吸短促
- 肝轉移:黃疸或腹部腫脹
轉移性癌癥的治療方法
一旦發展為轉移性癌癥,病情就會變得難以控制。盡管目前的治療技術能夠治愈某些轉移癌,卻不能治愈所有癌癥。針對不同的轉移癌患者,醫生能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法,治療目標主要是阻止或減緩癌癥的生長,減輕癌癥引發的癥狀,以及延長壽命等。治療方案需要考慮患者的原發性癌癥類型、擴散部位、既往治療史、以及總體的健康狀況等。
如果癌癥已經無法控制
如果轉移性疾病發展到無法控制的階段,患者及家屬可能需要了解如何做好臨終關懷。患者可以選擇繼續接受治療,嘗試縮小腫瘤尺寸或控制其增長,也可以選擇姑息治療,控制癌癥的癥狀和治療的副作用。不同的患者抱有不同的治療目標,關于如何規劃臨終關懷、以及下一步應該采取的措施,可與腫瘤醫師充分討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