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生于匈牙利的化學家喬治·羅森克蘭茲(George Rosenkranz),于在加州阿瑟頓的家中去世,享年102歲。他正是避孕藥的發明者。
1951年末,羅森克蘭茲博士和他的兩位同事制造出炔諾酮。最初,炔諾酮是為了防止女性流產的藥物,但后來它成為避孕藥最主要的活性成分。
1960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由塞爾制藥公司生產的異炔諾酮Enovid。這項發明,使得女性可以享受性愛而不用擔心懷孕,推遲結婚、追求事業的成本因此降低,使得當時的女性早婚可能性降低2-3個百分點,讓女性對于何時以及是否要組建家庭的問題上有了話語權,
一經推出,便引發了社會震動。后來,避孕藥的普及整體降低了離婚率,并提升了婚姻質量。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億婦女使用口服避孕藥,以西歐最為普及,約半數已婚女性都使用口服避孕藥避孕。不過,在亞洲,中國、印度和日本,口服避孕藥使用率都很低,中國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率僅2.3%。
究其原因,一方面與中國仍鼓勵已育婦女采取長效措施有關,如上節育環,結扎等。
另一方面,則與群眾對口服避孕藥缺乏了解以及存在偏見有關。
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人對避孕藥的相關知識羞于主動了解,盲目服用,導致藥效降低或出現較重的不良反應。
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正確認識一下避孕藥。
避孕藥可分為長效、短效、緊急三種。
長效避孕藥每次服用可避孕1個月左右,不須每日服藥。
緊急避孕藥是一種補救性質的避孕措施。僅適用于進行了無防護性生活或其他避孕方式失敗(如避孕套意外破裂)等情況下別無他法時使用。可在事后72小時內服用以避免意外懷孕,使用越晚效果越差。
短效口服避孕藥是通過模擬體內的激素變化,抑制排卵而達到避孕效果。從月經來潮當天起算,第5天開始服藥,每天晚上服1片,連續服22天,可避孕1個月。
不少人喜歡用套套,是因為它使用方便、無副作用,但其實,由于很多人不能堅持和正確使用,套套已被醫學界定義為低效避孕方法,反倒容易弄出“人命”。其他諸如安全期、體外射精等就更不靠譜了。
而根據不同婦科情況,選用正確的避孕藥,避孕同時,還兼具治療作用!
因此,推薦以下幾種婦科病患者,使用避孕藥避孕: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很多患者都需要面對避孕問題。而子宮肌瘤剔除術后,也需要常規避孕3~12個月,以免瘢痕子宮懷孕。
由于子宮肌瘤是受激素刺激生長的,所以很多人以為含有雌、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藥會促進肌瘤生長。但其實,使用小劑量復方口服避孕藥反而可以抑制子宮肌瘤生長,同時減少月經量及出血時間。
原發性痛經
復方口服避孕藥,可抑制排卵,抑制子宮內膜生長,降低前列腺素和加壓素水平,有效緩解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病是女性痛經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繼發性原因。
復方口服避孕藥可以抑制排卵和子宮內膜生長,減少前列腺素分泌,從而緩解疼痛并減少月經量,避孕同時對痛經和月經過多都有效,還有助于這兩種病手術治療后的減痛和預防復發。
盆腔炎
很多時候,女性盆腔炎的發生與生殖道感染,尤其是性傳播疾病密切相關,對于這些患者,避孕方式推薦避孕套+復方口服避孕藥。
這是因為,復方口服避孕藥中的孕激素有助于子宮頸分泌黏液,堵住宮頸口,阻止病原體進入子宮的,從而降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的發生。急性盆腔炎期間,使用抗生素抗炎治療同時,服用復方口服避孕藥可避免月經來潮而導致的盆腔充血,有助于盆腔炎的治療。
排卵障礙型異常子宮出血
這種情況多見于青春期、絕經過渡期,表現為月經紊亂,且卵巢并不一定排卵,也可由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高催乳素血癥、甲狀腺疾病等引起。
復方口服避孕藥,可用于止血,出血停止后可調整月經周期,預防子宮內膜增生,同時避孕。對于多囊卵巢患者,復方避孕藥則可以改善多毛、痤瘡、貧血等癥狀。
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常見病,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手術切除后容易復發。
推薦方式,復方口服避孕藥避孕,可避免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減少息肉復發。又可以控制月經周期,減少月經量和天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