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奧巴馬投資公司制作的《美國工廠》在Netflix上映,本片記錄了,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原破產的通用汽車工廠,被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購買下來,打算用5億美金在這里建造汽車玻璃工廠的故事。整個紀錄片反映了中美之間的文化沖突,尤其對待勞工問題上,在中國人的眼里,這群美國人又懶話又多,似乎是美國“垮掉一代”。
美國“垮掉一代”由來
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經在他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中,形容二戰后一代青年人為迷失的一代,或者垮掉的一代,泛指這一代人的精神空虛以及道德的墮落。1950年的美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密歇根大學對當時上百名工人、農場主和技術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對自己的工作都不滿意。
被稱為“迷茫一代”的這些年輕人,他們雖然生活富裕,卻遭遇了美蘇的冷戰,面臨麥卡錫反共調查,因此在美國社會中幾乎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到了60年代,這些不滿導致民權運動,這群體“被沉默的人”開始爆發。
二戰后新的科技革命推動美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在這個富裕社會當中,仍然存在著不少的貧困人口。而且這群貧困人口,不能適應工廠對他們的更高文化要求,以及職業技術要求。結果他們不僅被排除在產業大軍的隊伍外面,而且連等待資格都沒有。就像福耀玻璃美國工廠這些工人,很多人已經不能滿足工廠的需要了。
在當時美國貧困人口中大多數是黑人,自從二戰以后,美國黑人在種族平等斗爭中取得了一些權力,法律上雖然取得了種族隔離的勝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受到歧視,而且這些歧視很難以徹底改觀。很多黑人家庭由于父母的原因,而得不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從而被產業工廠所拒絕,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這些黑人居住的地區,衛生條件,教育條件都非常差,導致青年犯罪司空見慣,整個60年代,黑人暴動頻繁上演。
除了這些底層貧困人群,美國社會當中大多數人分享了社會財富,這也促使了中產階層不但的擴大。看上去這些中產階層過著比較舒適的生活,物質上得到滿足之后,似乎削弱了他們對政府的對抗。但是這一批人卻由戰后經濟繁榮時期的隨心所欲,到60年代的循規蹈矩,逐漸產生對社會的不適應。
這些中產階層對社會的不滿,還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批人,這批接受高等教育的這批知識分子,在政府和公司中,卻到處被清規戒律所控制,讓他們也慢慢產生了不滿。他們對于每天的循規蹈矩感到十分厭惡,同時他們對于自己淪落為雇傭大軍也感到羞恥。
社會民權運動
上個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社會運動的潮流,美國的這些左派和英國左派一起訪問了古巴、越南、非洲,以及中國等,這些人崇拜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包括卡斯特羅、切格瓦拉、胡志明、毛等。這些激進者認為,美國斗爭必須和全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些民權運動在50年代開始興起,最早起源于反對種族隔離的歧視斗爭,在法院取得了一些列成果,最高法院宣布在公立學校進行種族隔離違反憲法。但是法院這些判決卻由于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反對,而暫緩實施,這導致廣大黑人群體的不滿。于是這些黑人行動起來,采取非暴力的方式進行對抗。
最為著名的是1955年12月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抵制公共汽車運動,起因是黑人在乘坐公交車時,拒絕給白人讓座而入獄。在當時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帶領下,黑人群體聯合起來抵制公共汽車,經過一年的斗爭,公共汽車公司幾乎破產,被迫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馬丁.路德.金在全國各地公開演講,宣布他的非暴力思想,但是在1968年4月,他卻遭到刺殺身亡,這直接導致了美國100多個城市發生暴力運動。
隨著種族主義運動日益激進,逐漸演變為暴力反抗,1964年紐約一名警察殺死了一名黑人青年,引發了整個黑人居住區的暴動。次年洛杉磯黑人暴動愈演愈烈,黑人與警察發生暴力沖突,而且發生了搶劫白人商店,燒毀建筑物等暴力事件,直到聯邦政府出動軍隊,才讓整個局勢穩定下來。但是整個暴動導致34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4千多人被捕,財產損失達到4千多萬美金,隨后的馬丁.路德.金遇刺的暴力運動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左派學生運動
這一時期除了美國黑人運動,還有就是青年學生主導的民權運動。由于越南戰爭的升級,這些反戰學生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反越戰運動,這些運動不僅僅反對戰爭,還提倡女權主義,性解放等。
1965年,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分校的學生,發起了言論自由的運動,他們抗議美政府的禁止學生談論和參加政治活動的規定,學校被迫同意,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政治活動。同時在學生的圍攻下,學校還被迫同意不得對言論自由的學生進行法律制裁。
此后這些新左派的青年學生加入了更大激情的反越戰運動中去,有將近3萬人參加反對越南戰爭的大游行,這也導致了美國對越南撤軍,以及對總統約翰遜的彈劾。整個運動到1967年4月份達到高潮,接近30萬人在紐約進行反戰游行,后來演變為10萬大軍向美國五角大樓進軍,與政府出動軍隊展開戰斗。最終約翰遜承諾不再參加次年總統競選,這一運動最終才得以緩和。
伴隨反戰運動,美國婦女掀起的女權運動也風起云涌,女權著名領袖貝蒂.弗里丹在她的《女性奧秘》一書中,宣稱女性在家中如同集中營,要求婦女沖破家庭的牢籠,走向社會,抵制一切對女性的歧視。
1967年全國婦女組織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要求基于就業,教育,職業培訓,以及住房等各方面的權利。這些女性不但主張反對墮胎法,而且要求婦女擺脫家庭的奴役,實現女性的真正平等等。
這一時期的反抗運動形成了兩大派別,一方主張采取暴力推翻美國現有制度;而另一方面則采取消極避世的嬉皮士文化,他們被稱為反傳統文化派。1970年美國各地有200多處嬉皮士聚居地,有接近4萬名嬉皮士青年。這種嬉皮士文化影響了整整美國一代青年,他們穿著奇裝異服在公園里狂歡,玩搖滾,同時支持各種性解放運動。
同時這也導致美國離婚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且還導致美國毒品泛濫。美國這一代的迷茫青年,通過各種方式影響了美國的政治制度,60年代末對外戰略的調整,以及后來的尼克松上臺對華政策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曹德旺福耀玻璃是否遇到“垮掉一代”
首先我們看曹德旺為什么要去美國建廠,汽車玻璃的主要成本構成包括人工(18.6%)、制造費用(20.1%)、PVB膜(13.7%)、天然氣(11.1%)、電力(7.6%)、純堿(6.1%)、硅砂(0.7%)等。其中人工成本美國是中國的3倍,天然氣美國是中國的25%,電力是我們的64%,綜合成本比較相差不大。但是玻璃是一個運輸成本極高的產品,我們看汽車玻璃工廠都是靠近整車廠配套修建,福耀玻璃的13個工廠都是靠近上汽,北汽等這些汽車企業。
所以曹德旺去美國投資玻璃工廠不是“跑路”,更不是所謂的慈善,而是他2011年他就拿下了通用這個大客戶,需要給通用美國工廠配套玻璃。而美國因為環保、人工等問題,汽車玻璃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只剩下旭硝子等少數企業,這就給曹德旺合適理由去美國開工廠。
《美國工廠》中我們看到,對于曹德旺去美國開工廠,美國民眾從開始的感激涕零,到UAW公會的“百般阻撓”。他們忽視了,汽車玻璃依舊屬于勞動密集型制造行業,勞動條件不可能像“中產階層”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中國工廠采用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在經歷了60年代民權運動的美國民眾看來,無異于剝奪了他們的人身自由。那位美國主管想在美國實行“排隊報數”,結果無情的打臉,沒有一個人理他。
但是和上世紀美國60年代“迷茫一代”不同,這個時代不是追求自由民主的斗爭,而是機器取代人。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過程是,機器取代重復勞動,取代“中產階層”。《美國工廠》中叉車操作員吉爾,從中產階層掉落到底層,她很希望這次就業能夠讓她重回中產階層,但是現實卻讓她失望了,首先在公會勞工問題中,他被辭退。劇末,福耀玻璃美國工廠采用大量機器人取代工人,吉爾或許永遠都回不去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