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前身叫做“韘”。《詩經》國風?衛風?芄蘭就有“芄蘭之葉,童子佩韘”之句。“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其戴于拇指,正下方有一個槽,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
最早的一件韘實物應該是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韘。婦好作為有記錄的第一位女將軍,那件玉韘是實用器,也是身份的象征。
在冷兵器時代,韘作為實用器的使用一直延續。但也因為是實用器,材質就選擇方便易得的,如木質或骨質的,所以保存下來的并不多。
清軍入關前,使用的扳指都是鹿骨制成的筒形扳指。滿人是騎著民族,扳指是大多數人都要配備的東西。入關之后,戰事雖然減少,但帶扳指的習慣得以保留。之后更是發展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乾隆就是扳指的發燒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扳指大為流行。材質也五花八門,但以玉和翡翠扳指被清代皇室所推崇。所有博物館中的玉器展,基本都有清代的玉扳指。
首都博物館玉器館中有幾件玉扳指,除了一件是明代之外,均為清代的。兩只翡翠扳指的品相不相上下,一件因為一個傳說甚是有名,它最后擁有者是清末著名大太監李蓮英。傳說,恭親王奕?得了一件翡翠扳指,甚是喜愛。不小心被李蓮英看到了。奕?在和慈禧奏對后在將要離開的時候被慈禧叫住,問:聽說六爺新得了一件寶貝?奕?無奈,只好把扳指留給慈禧。沒過幾天,這只扳指就出現在李蓮英的手上。李蓮英最后帶入墓中的,不知道是否是傳說中的這只;也不知李蓮英真的有膽量敢染指王爺的愛物?
展品中唯一的明代玉扳指的主人是萬通。這小子你一定不知道他是誰。但他姐你一定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萬貴妃,那個比明憲宗朱見深大了17歲(一說是19歲)的寵妃。價值連城的雞缸杯都是成化皇帝為了討好萬貴妃而下令景德鎮燒造。萬貴妃娘家本是小吏,因為萬貴妃,父子幾人都做了大官。
明 白玉扳指,宣武明代萬通墓出土。明代扳指的外形與清代不同
李蓮英墓出土的翡翠扳指,但不知道是不是那只有傳奇色彩的
清 翠扳指。這只和李蓮英那只哪個更好?
清 黃玉乾隆御題扳指 密云董各莊皇子墓出土
清 白玉刻詩扳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