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點鐘的地鐵,人多,心不抑郁,這是第一次上完課的感覺。奇怪。
不過,后來每一次上課都是這樣的感覺,也就見怪不怪。對,這已經成為我的回血時間。
回血,不是我欲天工試比高的殺伐血氣,反而是一種中氣十足的慵懶,身體松松地,散散地,沒有內耗地,像一只吃飽喝足且消了食的老虎,臥在陽光味的青草地上。啊,在冷氣直吹、人類臭味擁塞的13 號地鐵里,我竟然有如此幻覺。我甚至感覺這只老虎此刻軟綿綿臥著,下一瞬間就能爬樹、奔躍、潛水、廝殺 ……,毫無阻礙地 action
嗯,沒有理由不喜歡。
所以難得的,我完完整整地上了三個月課,而且還是懷著期待的心。
說難得是因為,當一個不缺席的好學生容易,當一個愛上課的學生就不容易了啊。回想一下,這個老師真得有點反常:
比如我在課上拼命地做動作,他反問:你為什么要這么認真?
有沒有搞錯啊,os: 做老師的不應該心生歡喜嗎?
比如我對自己熬夜看動漫自責不已的時候,他說:可能是你以前沒看夠,要找補找補……
怎么回事,難道他不應該講「如何避免拖延」,就這樣讓我看個夠嗎?
再比如我向他求助此生的大哉問:立志成為作家,卻三個月沒動筆,甚至心生恐懼厭惡,該如何破?
他說:那就先放一放,可能現在你就是不想做它,先做那些涌現出來的事情。
為什么他不像其他人生導師給建議:類似 跟你的寫作死磕,每天坐在桌子旁,不管有沒有想法,都要雷打不動寫 3000 字云云?
后者才是導師們應該說的話吧。
沒有,他不僅不要我「死磕」「怒懟」「奮發」,還要我反著來:
— 覺得有點兒疼,就立馬喊停,不要懟啊
— 坐的不要那么直,累不累啊,趴著也可以說話
— 平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著身體來
— 不想做,就不要做
— 找滋養自己的環境,不要給自己找不痛快
…… 這樣的話好多好多
一開始,我奇怪為啥他的建議一點兒也不導師?不主流?不教科書?不跟常人一樣啊啊?難道讓我輕輕松松去闖關嗎?人生來就是要受苦才能有所得啊?不刻意練習,不給自己找不痛快哪能進步啊?感到疼了,就對了,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哲學吧!
可是后來,不知怎么地
* 越來越貪戀人間
* 比如美味,吃頓好的也能讓我心情大好(以前我可是寧愿餓肚皮,都不想浪費時間點外賣的工作狂啊)
* 越來越從容呢: 比如上火車不急著跑,會在進站的時候把包整理好,再起身
* 走路不跌跌撞撞了
* 躺床上不看手機也很舒服
* 聽車上人說閑話也挺幸福
* 胳膊疼,沒去硬練,自然就恢復了
* 不參加那么多付費課程,因為不想找困難了
* 知道了什么叫做「喜歡」,原來就是沒有任何原因地愿意付出
* 別人問我為啥學畫畫,我可以只回答「喜歡」二字了,以前會回答「因為畫畫很有用」
* 敢連著聽越劇聽好幾個小時了,以前怕浪費時間
還有好幾次寫的課后心情,比如:
* 夜里很安靜,路上沒人,想跳舞,就扭了起來,好開心
* 想脫了襪子踩泥土,反正沒人看見,就真的脫了襪子,提起鞋子走
* 老家唱戲,想聽,立馬買票回家不帶猶豫的,當天下午正好趕上,聽著唱曲,落下眼淚
忘了說最重要的,課程的第三個月,我已經習慣手拿小本本,不住寫寫停停了,是的,我的寫作欲望回來了,我的手又能跟著我的心了……
這一次,可沒逼自己寫,就是有一天突然想寫,就那樣自然寫出來了。
還記得寫出來后問老師:
我寫得越來越像小學生了,我竟然會寫
「今天我很開心」這樣簡單、一點兒也不高極的句子;但是當我寫下「我很開心」這四個字,我很開心,你懂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