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兩度辟謠之后,新一次定向降準落地了。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5月15日開始對部分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
此次降準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至此,又一次定向降準落地。這是2019年第三次定向降準。
那么,此次降準,將對樓市產生什么影響?
實際上,從前幾次的降準效果來看,雖說每次央行降準都并非針對房地產,但是地產行業往往能從降準中獲利不少。
因為降準意味著房企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難度將大大降低,房企現金流緊繃的狀態將得到改善,同時融資成本也有望下調。對于購房者來說,銀行資金面的充裕,加之新一年信貸額度的放開,房貸門檻也將有所寬松。
因此每次降準消息一出,都會引起地產界的廣泛關注。
對于此次的降準,地產專家謝逸楓認為,此次降準與房地產無關,不應幻想會有暴漲。但是他又提出,雖然“每次降準,都說與房地產無關,但最大的受益者基本都是房地產。”
其實,從降準的范圍看,這一次的降準目標明確,就是針對民營、小微企業,而且還是靶向縣域農商行。范圍非常精準,這也是在給市場釋放出一個信號:錢不能流向樓市。
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樓市都開始普遍回溫,土地市場也開始慢慢變熱,尤其是蘇州、杭州等地更是頻現地王。
就目前情況來看,此刻資金是不太可能流向樓市。所以,此次降準,基本不會對樓市產生太大影響,更不用說推動房價的上漲。
影響更大的可能是三四線。
1、供應還將增加。
對企業而言,尤其是三四線中小房企,貸款、融資難度降低。
房企有了錢。在土地成交市場就有了更高的議價能力,土地交易過程中你爭我搶的局面助推成交價,使得土地價格持續走高。
另一方面,充裕的資金,使項目建設周期縮短,生產規模擴大,推盤能力增強。
新的市場供應,將擴大。
2、三四線政策放松可能性將增大。
今年樓市政策的主基調“因城施策”。在這一輪降準之后,相對低迷的三四線樓市或許會緩一緩。
以近期公積金政策為例。天津、東莞、西安等地公積金新政,調整方向均為收緊。具體表現為限制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高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等等。
而常州、無錫、自貢等地公積金政策調整則是相對放松的。
所以,降準后,樓市大概率是根據區域不同情況的微調,三四線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更大。
不管怎樣,這次降準并且定向縣域,很明顯是為了扶持實體經濟。畢竟縣級區域是大大小小實體企業分布的集中地域。
對樓市而言,不管外界如何唱衰三四線,有經濟活力在的三四線,就有希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