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民間習俗
香橋會
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搭制香橋。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遇見博物館,遇見愛情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詩經·小雅·大東》
每當夏時令季節的時候,博物館頂層的圓形天孔就會射入一抹“大燈光”,這是我們建筑學專業出身的吳經國館長獨具匠心的巧妙設計。一年中只有幾次短暫的時間可以照射到玉石身上,不知道你是否有這個運氣一睹奇觀。
碧玉原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是塊神石,身上有著龍鱗片,如果人們背對著噴泉許愿,并手拿一枚硬幣從肩上往后拋投入水中,就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七夕,
愿你在博物館遇見愛情;
愿你的博物館見證愛情。
關于愛情
●宋佳佳
而未經過精心雕琢的長江玉石似極了愛情中仍懷抱初心的有情人:溫潤而澤,表里如一。
等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精雕細琢后最終成為真正的美玉,而天下的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而他們的愛情可如純粹的不帶一絲雜質的玉石般渾然天成。
人道”珠聯璧合”
以玉石來象征愛情
及婚姻中的天作之合,
古有美玉贈佳人的說法。
縱觀古今中外,
又有多少人,
將玉石作為定情信物,
作為他們愛情萌芽
的見證者。
珠聯璧合
●
玉石愛情
玉石
●
定情之物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相于?金箔畫搔頭。
古有女子將玉石打造成種類繁多的手鐲發釵,如此變成了姑娘們手腕上最美的風景,古典與現代不經意間縈系。而玉石常常背負著盟誓的重托。此時此刻,它不僅是一種飾物,它更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常常被贈予心上人,化為定情之物。而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更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發釵一分為二,一半贈與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二為一。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是“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般的堅貞不渝。《石頭記》中寶黛二人因玉結緣的愛情故事,亦是感天動地。而“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絲毫不含任何雜質的玉石,實乃純潔無暇的愛情的化身。
化身
純潔無瑕愛情
●
玉石
博物館的七夕大放送
留言,贏取博物館驚喜大禮包!
點擊文章末尾右下方“在看”,留言,說出你與伴侶的甜蜜愛情小故事。點贊最多的小伙伴,將獲得博物館送出的驚喜大禮包哦~
活動時間:2019年8月6日-8月8日。
獲獎名單將在8月8日更新的公眾號中公布。
驚喜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