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家有兒女》中,夏東海的教育方式。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傳遞,價值觀傳遞,以及愛的傳遞。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所能給予的愛必不可少;而想要修復孩子的傷痛,父母的愛就能夠給予孩子最大的堅強。
我們總在強調“關系大于教育”,因為家庭的幸福離不開每個家庭成員對彼此關系的經營和維護,家庭教育的效果取決于親子之間的關系。于龍老師提出的“家庭是教育的最小單位”,本質上就是“關系大于教育”。
而一段良好的關系的開始必定是從尊重開始的,一切關系都遵循著這個規律,親子關系也是這樣。所以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的孩子就必須讓自己掌握一切,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是反感父母這樣做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有權決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所以父母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與行為,面對孩子的錯誤,更多地應當是去引導,而非打罵。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么體驗?其中高贊回答讓人痛心且絕望。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我媽卻看著我說:發什么神經。”
“那一刻我感覺,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她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很多時候,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遠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認可,特別是來自父母的。當父母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納和愛的時候,孩子必然能夠更加積極面對生活。
當然,尊重還有一個表現,就是要保護孩子的隱私。不要為了好奇心去窺探孩子的隱私,我們必須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我們的隱私被他人窺探,我們又能否無動于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小秘密,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而去行侵犯孩子隱私之事,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關系大于教育”,也體現在不要在孩子面前擺家長的架子上。任何人都是喜歡和同階段的人玩的,如果在孩子面前擺了父母的架子,就像是和孩子劃了一道界限,界限一旦產生,父母想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也就更難了。
所以父母要像朋友一樣對待孩子,孩子很敏感也很容易敞開心扉,就像朋友一樣對待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做到什么事,溝通永遠是最好的方式。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很容易建立的,但維持卻很難,所以對待孩子一定要尊重,理解和保護,這樣才能和孩子永久的建立良好的關系。
重視親子關系,重視配偶關系,重視家庭內部的每一種關系,是每一個家庭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加入《于龍家長會》,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家長開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