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斷層”危機正在傳統美業不斷蔓延。
但美業人對此的回應是滯后的。
一部分人未正視這個問題,認為只是暫時的;
一部分人感知到了這場危機,但束手無策;
還有一部分人,正在尋求改變,可紛紛倒在了半路上。
“消費者斷層”現象看似只是部分客群的流失,但背后的原因錯綜繁雜。
時代更替、消費者迭代、需求升級……
作為行業掌舵者,美業人究竟該以怎樣的姿態應對這場危機?
————
No.022
美業經緯丨胡小麗
——————————
01
“年輕人舍得做美容,但嫌我們這兒時間長見效慢,留不住怎么辦?”
“白領高消費,可總說我們套盒功效不適合她們皮膚特征,還耿直地嫌棄我們有些美容師手法不好,來一次就不來了。”
……
美業人口中提及的年輕人,一般指“80、90后”。
傳統美業30年的高速增長,得益于“60、70后”群體的悉心澆灌。
△圖源網絡
按理來說,如今,消費接力棒應該交到“80后”,甚至“90后”,但問題是,作為新一代消費主力,這群人似乎從未有過踏進美容院的沖動。
在知乎上,提問“80、90后,為什么不進美容院了”下面,高贊回答來自一位自稱是“前美容行業從業者”的答主。
其總結道,“80、90后”不去美容院是因為都讀過書,對美容產品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斷,進而,該答主對美容院的各個方面作了一番趨于負面的評價。
跟帖的網友,觀點不一。
有人認為確實是美容院本身出了問題,令“80、90后”消費者很沒有安全感;有人覺得時代進步,“80、90后”群體無法適應傳統美容院的經營方式,雙方存在一定張力再自然不過;有人則調侃,會去美容院的,往往是“有錢有閑的中老年”,直接粗暴地將“80、90后”排除在外。
不管是哪種觀點,一個既定的事實已然擺到了美業人的跟前——“消費者斷層”。
當前,“60、70后”仍然是傳統美業的主要客群,而“80、90后”幾乎集體缺席。
部分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現象。
浙江某美容連鎖企業近1000位會員中,“80、90后”僅占10%左右,“60、70后”則占八成。
浙江某美容連鎖企業會員年齡構成
河北的一家美容連鎖企業,在會員年齡構成上,情況與前者大同小異,“80、90后”的占比約為20%。
河北某美容連鎖企業會員年齡構成
咨詢機構美美畢肯負責人王月亮推測,中國整個傳統美業,“80、90后”會員占比非常有限,總體未超過20%,“美業人要正視這種現象,理性分析原因。”
02
為什么會出現客群青黃不接?
傳統美業陳舊的經營模式或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傳統美容院,高附加值、重服務的美容項目占多數,這對消費群體提出了“三高”要求:高收入、高時間成本、高年齡。
如今的“80、90后”雖已逐漸成長為當下的消費主力軍,但和“60、70后”相比,能用來自由支配的資金和時間相當有限。
這個群體出生成長的階段,恰逢中國經歷巨大變革。
他們是中國唯一的獨生子女一代,工作時遇上了國企改革,全民投身創業;成家時,又遇房價暴漲。
他們這一代人,大量時間都花在了積累財富上,賺來的錢,則投在房地產、股市、孩子的教育、醫療健康等方方面面,去美容院,不再是生活的標配,而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
與此同時,他們也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一代。
△圖源網絡
在面對傳統美業時,相比“60、70后”,“80、90后”更加理性,不易被營銷話術左右。加之互聯網對生活全方位的滲透,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便捷。
這打破了以往“美容院是信息高地,掌握消費主導權”的格局。
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是,作為互聯網“土著”,“80、90后”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態度一直在隨著互聯網的迭代而迭代。
CBNData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指出,年輕消費群體不再具有整齊劃一的特征,他們的職業觀、生活觀和消費觀更為個性,展現出興趣優先、注重體驗、理性消費等多元特征。
未來,原創消費大眾化、內容付費多元化、顏值經濟爆發、粉絲經濟迭代、寵物消費升級、社交消費“圈子”化、租經濟深入滲透、懶人經濟全面展開將成為年輕消費力推動下的互聯網消費八大趨勢。
顏值經濟背后的美容需求與日俱增,但對于“80、90后”而言,它不再是一種優選的休閑方式,而是在面對眾多選項時,理性思考后的一種消費選擇。
只是,傳統美容院被這種選擇命中的概率變得越來越低。
“多數傳統美容院往往業態繁雜,服務的價值訴求模糊不清,且耗時長,而‘80、90后’消費者更注重服務是否有效便捷、安全透明。”王月亮分析道。
與此同時,美業市場細分步伐加快,聚焦“80、90后”的輕醫美和快捷美容興起,服務的專業化、專門化、專家化趨勢加強,傳美容院的優勢進一步被瓦解。
馬云曾斷言,未來,中國美業150萬家店中,將有100萬家店倒閉,最后留下50萬家,其中前10萬家日子很好過,20萬家平平過,最后20萬家很難過。
△ 圖源網絡
03
傳統美業的出路在何處?
“行業已經步入了深度調整期,需要尋求轉型與創新。”王月亮認為,消費者需求永遠不會消失,也沒有人能夠創造額外的需求,但滿足需求的方式永遠在更新。
大眾對美的需求并沒有消失,反而在加強,只是傳統美業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主導新一代的消費者,更加不可能扭轉他們的消費習慣,那么只能去迎合他們。
經濟壓力大是“80、90后”普遍面臨的難題,這致使他們對價格敏感,注重效果,因而物美價廉的項目往往更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相比缺錢,他們更缺時間。
2017年,羅振宇在主題為《時間的朋友》的演講中提出“時間會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
他認為,每個人都缺流量,而每個人的時間又都只有24個小時,它不能隨意延長或縮短,“時間是一個固定的池子。”
“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會變得越來越大,一是幫助用戶省時間的,二是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情上的。”羅振宇總結。
面對“80、90后”,傳統美業要思考如何滿足這個群體在時間、價格、安全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
△圖源網絡
眼下也有不少傳統美業在嘗試轉型,如海南紅瑞集團。
為了抓住年輕消費者,2013年,紅瑞集團圍繞“科技美白、儀器瘦身、時尚紋繡、凈痘祛印”四大核心品項,打造了全新的連鎖品牌“紅洋坊”。
據該機構相關負責人介紹,紅洋坊現有的會員中,“80、90后”比例達70%左右,“這個群體表現出了很明顯的消費理性,他們時間緊張,到店率較低,更傾向于光電儀器、微整形等見效快的項目。”
河南省的連鎖品牌科顏家與紅洋坊有類似的成長路徑,其借助傳統美容院瀾會館的優勢,包括區位、用戶、資金、服務、技術等,在短短兩年時間,于中原腹地美業市場異軍突起。
科顏家主打科技美膚,項目特點是時間短、價格透明、性價比高。
其創始人胥燕計劃今年在鄭州將科顏家從10家拓展至20家,不久的將來則全面覆蓋河南省的新美業下沉市場。
△科顏家自助清潔及彩妝區
不管是紅洋坊還是科顏家,二者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真正關注到“80、90后”消費者的需求,并針對他們研發匹配的服務項目。
這也是當前多數傳統美業轉型的方向,但王月亮認為只盯著“年輕人”這個群體本身容易偏離轉型的正確方向,因為不管是哪一代人,都遲早會老去。
“隨著時間的變化,年老者和年輕者群體會不斷流動。而每一個年齡段的人,每一個出生于不同時代的人,均帶著各自的消費特性和訴求,這其中都是可以耕耘的市場。傳統美業不應停留于解決當下的困境,僅專注于‘80、90后’,與時俱進才是根本。”王月亮說。
-EN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