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聯(lián)賽總決賽,中國女排雪藏主力球員,球隊接下來該如何調(diào)整。網(wǎng)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世界女排聯(lián)賽要打5個分站賽后最后的總決賽,前后持續(xù)1個月左右。是個持久戰(zhàn)。因此,各國的國家隊,根據(jù)今年總體比賽的情況安排不同的陣容出戰(zhàn),這本無可厚非。世界女排聯(lián)賽,是各國鍛煉隊伍,為大賽做準備的一個比賽平臺。中國隊作為總決賽東道主,自動獲取一個總決賽名額。因此,分站賽的成績壓力并不大。但從5站分站賽情況看,除了第一站巴西站以外,均由所謂的主力陣容打。而北京小分隊的球員,在北京集訓了一個月,也沒獲得任何出場機會,這個情況非常匪夷所思。按道理,分站賽沒有成績壓力,正是考察球員的好機會,為啥不給其它球員機會呢?所謂的主力14人,真的那么可靠嗎?
到了總決賽,中國做為東道主,廣大球迷還是很期待的。然而,直到前天晚上才出籠的參加總決賽的14人名單,讓大家非常失望。開始小道消息滿天飛的,說是由替補球員和邊緣球員打總決賽,我覺得幾乎沒這種可能。畢竟中國作為總決賽的東道主,比賽成績是一方面,比賽態(tài)度應該更重要吧?但事實證明,這些小道消息并非空穴來風。用這樣的陣容打總決賽,無論有什么借口,都是蒼白無力的。這件事,讓我首先聯(lián)想到的是當年陳忠和在世錦賽上為了選擇對手而“戰(zhàn)略性”放棄某些場次的比賽。奧運會資格賽、世界杯固然非常重要,但必須要用這種方式保成績嗎?我沒有買總決賽的球票,無法切身體會那些買了總決賽球票的球迷的內(nèi)心感受。
但這種做法,太傷害球迷的心了。分站賽不給其它球員機會,到了總決賽又來這么一出兒,讓那些沒有出場機會的球員直接打總決賽。這個做法,的確太另類了,正常思維無法理解。筆者認為,今年的世聯(lián)賽,中國女排有一件特別想做的事情:贏一次意大利女排。香港站之后,尊重中國女排教練組做出的任何決定。尊重教練組的決定是對的,郎導有什么戰(zhàn)略考慮球迷是不知道的。說郎導怕輸球純是扯,這種比賽郎導根本就不怕輸球。郎導說過,不僅要考慮這個周期,還要培養(yǎng)下個周期的隊員。總決賽中就有下個周期會挑大梁的隊員,現(xiàn)在鍛煉不是挺好么。主力隊員要參加總決賽才更有鍛煉價值。
說實話,世聯(lián)賽總決賽的陣容,說實話,出乎我的預料,有些奔著看全主力打決賽買票的球迷覺得憋屈,心情可以理解,瓜隊向來把重心放在三大賽上,三大賽里奧運又是重中之重,這是現(xiàn)實,所以也可以理解,這樣的安排是不是郎導一個人能決定的?不知情,存疑。非主力打決賽一樣會看,會支持,我可能更關注王媛媛姚笛小清新的表現(xiàn)。其實,這個陣容,比賽依然有看點。首先,王媛媛壓抑了一個月,有機會登場的情況下,是否會有亮點。其次,小將倪非凡是否有機會逆襲進入14人名單。第三,姚迪和刁琳宇的直接PK,安家杰是否會給兩人同等的機會。中國女排隊員面對強隊,除朱婷外,其他隊員不管從心里層面,還是戰(zhàn)術層面都發(fā)揮不佳,失誤較多的情況,應珍惜與強隊過招的機會,在總決賽中去體驗氛圍,那樣才真正檢驗自身實力,水平,這才是參加總決賽的意義。
世聯(lián)賽總決賽,中國女排雪藏主力球員,球隊接下來該如何調(diào)整。這樣的出場安排,肯定是廣大球迷和商家不愿看到的。但是國家對郎導有成績要求,中國人尤其是女性,做事謹慎,細心,凡事考慮周全才行,況且哪個國家女排都不可能輕視奧運選拔賽。中國人的體質(zhì)又不行,總決賽對抗強,萬一主力傷病加重或增加新的傷病,得不償失;主力打到現(xiàn)在,也沒有得到修正,分站賽對抗強度弱,更有利于磨合陣容;什么時候磨合,什么時候休整,直到奧運預選賽隊員達到較佳狀態(tài),這應該是提前規(guī)劃好的。至于說怕對手摸透,也許有一點,也許沒有。
對此,大家怎么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