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dāng)下的閨蜜南南。
人生就是用來的體驗的。
做女兒三十四年,做母親十二年。想提筆說一說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沖突與困惑。
朋友有一次去參加聚會,他們那一桌人就孩子的未來展開討論,有人冷不丁地拋出一個問題:“你希望你孩子的一生是平穩(wěn)還是跌宕?”大家沉默片刻便紛紛表達(dá)了自己的看法。那一桌所有有孩子的人都表達(dá)了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夠平穩(wěn)的想法,最真實有趣的一位是這樣說的:“活到五十歲,我從前向往平穩(wěn),卻意外收獲了跌宕起伏。想想我這一生還是挺豐富的。但說到對于孩子的寄望,自私一點說,還是平穩(wěn)一些吧,我是怕我受不住。因為我想多活幾年。”
朋友回來以后,將那個問題改了一下,他問我:“你希望你兩個娃未來的人生跌宕起伏嗎?”。我?guī)缀醪患偎妓鞯鼗卮穑骸胺浅OM宓娜松恢档米非蟆!?/span>
我自被親生父母拋棄以后,這一生就注定了跌宕起伏。我似乎很早就練就了一套“遇敵殺敵,遇魔殺魔”“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本領(lǐng)。我那么來之不易,為何要害怕這個世界呢?我那么來之不易,為何要白來一趟人間呢?
在我很小的時候,養(yǎng)母就對我表示了很大的期望。她希望我嫁一個家庭條件好的家庭,不要嫁太遠(yuǎn)。我的成長路上,她給我講了無數(shù)個關(guān)于孝順父母的故事。當(dāng)然,那些故事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我并沒有按照她的期望來安排人生。甚至,我至今都從未對自己的未來作過任何的預(yù)設(shè)。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未發(fā)生的事情持一種疑惑態(tài)度。有時候甚至?xí)滩蛔〉叵雴柹系郏骸盀槭裁磿@樣?”
除了自己能在短時間獨立完成的事情以外,其余幾乎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是你一個人說了算,每一個事情都會由時間、地點、人物、天氣、背景等等影響。慢慢的你就會領(lǐng)悟,慢慢的你也會接受,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任何人與物。
所以,當(dāng)我回答朋友那個問題的時候,我不是在吹牛,而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決定我孩子的人生。
那我希望未來我的孩子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其實無法具體。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們不要太固執(zhí),希望他們未來都能過上一種最佳的生活狀態(tài)。
什么是最佳的生活狀態(tài)?
最佳生活狀態(tài)是一種流動的、變化的、其中任何事物都非固定不變的過程。
這句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羅杰斯說的。他在回顧自己這一生,列舉了很多人生收獲之后,他把這個收獲放到了最后。“在當(dāng)事人和自己身上我都發(fā)現(xiàn),當(dāng)生活最豐富、最有收獲時,它是一種流動的過程。這種經(jīng)驗不僅讓人著迷也令人略感恐懼。”
每個人身上的惰性,都會非常的強(qiáng)烈,特別是在工作或者婚姻當(dāng)中的時候,因為你覺得自己的工作輕松待遇尚可,你覺得自己生活幸福,你的另一半對你非常好,或者老板對你很好,你就理所當(dāng)然的享受這種惰性,但其實很多時候惰性會滋生很多問題出來,可能一年兩年,你不會覺得,但四年五年,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東西是惰性在吞噬你。你靜止不動,那命運會讓你動。
所以很多人在遇到失業(yè)或者感情問題的時候,會覺得天崩地裂,因為你太懶惰了,你太久沒有去思考了,你太享受這種安逸了,對不起,命運只是想讓你動一下,思考一下而已。
一個一直在流動變化的人,更能接受各種情況的存在,而一個固執(zhí),拒絕變化的人,最后可能命運給他的問題一點都不會少。
如果非要說父母與孩子之間有難以解決的沖突,那一定是來自對生活體驗與生命體驗的不同理解。僅僅只是體驗而已,我不認(rèn)為至親的關(guān)系會有其他更深的沖突。
沖突需要馬上解決嗎?我看也不一定非要解決。沖突也是體驗嘛。
人生只有一個用途,那就是——體驗。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