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蘋果自主開發的5G調制解調器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問世,這雖很讓蘋果徹底擺脫供應商的“束縛”,但蘋果可能為此要給高通、英特爾、華為等公司支付大量的專利費,因此2025年蘋果產品也不會太便宜。
實際上,有能力、資金開發蜂窩調制解調器的巨頭并不多,就連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至今也在工程和財務上遇到了瓶頸,以致現在徹底放棄了5G芯片業務,正等待著合適、感興趣的廠商來“接盤”。
正是如此,蘋果要自主研發5G芯片不僅要面對概念上、物理上的開發障礙,最重要的還是要跨越專利技術的障礙。迄今,全球5G格局基本已經定下來,2018年華為共提交了1529件跟5G相關的專利申請,至今華為也拿下了1970件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全球第一。要知道,無論是哪行哪業,要繞開標準必要專利去創造一個“可代替”的專利非常難,因為前者基本都會把專利布局工作做好,即形成嚴密的專利保護網,后者很難再“撿漏”。
另,自主研發蜂窩調制解調器還需要大量的人才、研發經費,這無疑對任一企業來說都是一筆大支出。比如此前歐盟委員會在年初發布的《2018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顯示,2018年華為以134.35億歐元的研發投入位列第五,成為中國唯一一個進入前十名的企業。可見,即使現在蘋果擁有自己的一只研發團隊,但未來可能要投入的要更多。
因此,即使蘋果推出自己的蜂窩調制解調器后,估計短時間內iPhone產品的價格也不會降低,反而有上漲的趨勢。
實際上,蘋果對于自己要研發蜂窩調制解調器也是倍感無奈。一方面,蘋果不想向高通繳納高昂的專利費,另一方面在和英特爾在調制解調器的合作并不順利。2017年初,當蘋果信誓當當稱不再采用高通調制解調器后,因合作伙伴英特爾調制解調器存在的各種技術問題,那一系列的iPhone產品可以說是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信號差等。
至今,蘋果可以說是進退兩難了!
綜上,蘋果的案例提醒著人們,一旦企業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逐漸增大,也是不利于企業快速發展的,尤其是科技企業。正如華為此前提出的,只有做到“科技自立”,企業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小七建議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對領域內的專利技術進行戰略布局,因此專利講的是“在先申請”原則,誰先申請了、就誰說了算!
關鍵詞:蘋果,5G芯片,芯片
來源:7號網專利轉讓(www.qihaoip.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