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
來自諸暨的音樂大師
“何占豪”
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界的最高獎
昨天,第七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獲獎名單揭曉,現場共評選出文學、影視、音樂舞蹈、戲劇、美術五個領域的“終身成就獎”5人,“杰出貢獻獎”5人,并產生“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入圍名單。
何占豪“終身成就獎”
讓咱諸暨人驕傲的是,何占豪與王文娟、陳少云、周慧珺、黃宗英共同榮獲“終身成就獎”
關于上海文學藝術獎
據了解,“上海文學藝術獎”旨在表彰和獎勵為促進和繁榮上海文學藝術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作品,是上海文學藝術界的最高獎。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獎”評獎于1991年4月揭曉,此后分別于1993年、1995年、1998年、2002年、2014年成功舉辦,自2014年第六屆重新啟動,并確定每五年舉辦一次。
來自諸暨的音樂大師
何占豪,1933年出生于諸暨,世界級著名作曲家,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委員,同時也是《梁祝》作曲者之一。
年輕時的何占豪
他的一曲梁祝動天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新中國最成功的管弦樂作品之一。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哼唱幾句其中的旋律,但又有多少人知曉“翩翩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
每當被問及《梁祝》是誰創作的時候,幾十年來,他的回答始終如一:“《梁祝》是中國戲曲界、音樂界幾代人的勞動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當然他的作品遠不止梁祝,繼《梁祝》之后,何占豪還創作了《烈士日記》《決不忘記過去》《龍華塔》《別亦難》《草原女民兵》《孔雀東南飛》等一大批音樂作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他把“民族音樂現代化”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除了將《梁祝》改編成高胡協奏曲和琵琶協奏曲外,還創作了二胡協奏曲《亂世情》《別亦情》,二胡與樂隊《莫愁女幻想曲》以及民族管弦樂《伊犁河畔》《節日賽馬》《傣寨風光》,古箏協奏曲《孔雀東南飛》等一大批民族器樂作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創作了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西楚霸王》和古箏獨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等,并對傳統樂曲《月兒高》《春江花月夜》等進行改編,在民族音樂語言的創新、民族器樂演奏技巧的提高、民樂表現幅度的拓展等諸多方面進行探索。
弦音化蝶,成就不世之業。拋開《梁祝》帶來的名成功就,半個多世紀以來,何占豪始終“不忘初心”,探索著一條“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道路。
所以比起“《梁祝》作曲者之一”,或許,“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的忠誠衛士”這個頭銜,更適合現在的他。
為這位來自諸暨的音樂才子打call
來源丨視聽諸暨、百度百科、上海文聯
編輯丨貓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