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沒有被如此篡改,這需要進行考證,而那些至今被人們所深信的歷史,極有可能是經過添油加醋之后的結果,甚至可能是完全沒有發(fā)生過的,畢竟如今的我們對于歷史也只能是從史籍的記載中了解,而這些史籍記載的真假也會影響我們的認知。
而陜西發(fā)現了一個古墓,當看到墓內的一特殊壁畫時,專家們說:隋煬帝不容再被污蔑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難道是發(fā)現了什么與史籍所記載的有出入的故事嗎?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看。
關于隋煬帝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是多少有所耳聞的,而隋煬帝最為令人詬病的地方,莫過于他將自己的兄弟楊勇趕盡殺絕了。
當時的隋文帝與獨孤皇后都是出了名的節(jié)儉,而在這過慣了窮日子的父母面前,楊勇的生活的確是顯得奢侈了不少。一次,他穿著嶄新的“文飾蜀鎧”站在老爹面前,而隋文帝則給了他一把破舊的飾刀,還有一盒腌菜。
這些東西用意很明顯,就是告誡他要記得從前的事,全天下的人都在節(jié)省,而你卻大吃大喝華衣美服的,這并不是太子應該做的事。
并且楊勇的性格任性率直,他行事不加偽飾,這導致崇尚節(jié)儉、嗜權如命的楊堅對他逐漸的猜忌防范起來,如此,他的太子儲位自然不穩(wěn)。
一年冬至,文武百官來東宮覲見楊勇,而楊勇一見此情況,便招呼府中樂隊歡迎百官,同時他也穿上正規(guī)服飾,接受了百官的道賀。
然而,問題在于,這群大臣還沒有去拜見楊堅。當楊堅聽說百官先拜太子再拜自己后,一直都很有猜忌之心的他,心里那根嚴防臣子篡位的弦就繃得更緊了,這樣的行徑簡直就是在預習日后太子登位后的禮儀。
于是楊堅對百官下令:禮儀有差,君臣有別。太子亦是臣子。冬至時,內外大員都以各地特產送禮到東宮,向太子道賀,這種事情不合典則,應該徹底的杜絕!而楊勇也因此事而遭到父親的反感。
而反觀楊廣,他在道德修養(yǎng)以及政治作為這兩方面均獲得父母認可,于是楊廣便開始內靠母親、外托楊素,不斷的對父皇施加廢長立幼的影響。終于,在其內宮外朝的頻繁影響下,楊堅宣布廢掉楊勇,并確立楊廣為太子。
直到后來,文帝臥病于仁壽宮時,皇太子與文帝姬妾都隨侍在側,而《資治通鑒》以及《隋書》載宣華夫人被太子楊廣“無禮”之事。宣華夫人將此事告訴文帝后,文帝才知自己冤枉了楊勇,并大罵獨孤皇后與楊廣,還派人召楊勇進宮,準備廢楊廣而復立楊勇為太子,但是此事卻被楊廣攔截,隨即文帝便暴崩。
楊廣即位后,立即假擬文帝詔書,賜死楊勇。煬帝后來追封楊勇為房陵王,但是其子嗣不得繼承其位,并且全部流放濟南,后來多數都被楊廣殺死了。
對于這最后的結局,人們對于隋煬帝的做法很是不贊同,因此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個污點。然而,這個古墓的開發(fā),讓人開始覺得這可能是偽造的歷史。
當時的陜西潼關稅村發(fā)現了一處古墓,但是專家對其進行開發(fā)之時,發(fā)現這個古墓已經多次被盜,其中的文物大量的流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價值的物品都會被帶走,就比如壁畫。
壁畫作為文物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盜墓賊卻是很難帶走,因此這些壁畫也就幸免于難。問題在于,這個古墓甚至連記載墓主身份的墓碑都被盜走,因此專家只能靠推測了。
根據墓的形制,他們一致認為這是隋朝的墓葬,而從其壁畫也可以了解得到,這墓的主人應該是一個太子。而縱觀隋朝歷史,只不過有兩位太子,最終專家認為這就是楊勇的墓。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史上發(fā)掘的規(guī)模最大,同時也是等級最高的隋代墓葬。該墓全長63.8米、深16.6米,由斜坡墓道、7個過洞、6個天井、4個壁龕、磚券甬道以及墓室等部分組成。
墓室內出土的一具畫像石棺,體量巨大且制作精美,線刻畫布局縝密,具有很高的歷史以及藝術研究價值。
而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的是,最后楊勇是被楊廣賜死,但是如今發(fā)現楊勇的墓穴卻是以太子的禮儀埋葬的,按道理來說以兩人之間的關系,楊廣是不可能如此大費周章的,而如此事實面前,讓人不由得懷疑,楊廣真的對自己的兄長楊勇痛下殺手了嗎?
或許這只不過是后人的抹黑罷了。專家也認為隋煬帝不容再被污蔑了。
對此,你怎么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