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菲律賓,雨季仍在持續,秋收也正當時。位于首都馬尼拉北部的新怡市夏省到處是一派稻浪翻滾的豐收景象。隆平高科菲律賓研發中心的水稻研究員王順國正在田間指導當地農民收割水稻。
水稻作為菲律賓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是億萬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的基礎。上個世紀90年代末,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措施,中國也參與其中。
王順國說:“2012年的時候菲律賓的平均單產產量是2.8噸每公頃。我們來了以后開始在當地培育新的雜交水稻品種,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2019年,菲律賓的水稻單產產量增長到4.2噸每公頃?!?/p>
通過雜交水稻多點示范、技術培訓,王順國和他的同事們讓當地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產量。
當地農場主Mr Maniago今年92歲了,擁有17公頃農田,大部分面積種植的是隆平高科菲律賓研發中心提供的雜交水稻。今年雨季雜交水稻長勢非常喜人,Mr Maniago非常感謝王順國和他的同事們提供的雜交水稻品種。
“你帶來的稻種很不錯,讓我們產量增加了不少,也能賺更多錢了”,Mr Maniago在豐收的季節專門設宴款待王順國和他的同事們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從質疑到認可,凝結著一批批駐菲水稻專家的悉心指導和循循善誘。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菲兩國的農業合作進入全新階段。菲律賓農民對雜交水稻優勢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雜交水稻在菲律賓的種植面積實現大幅增長。
相同的主食,熟悉的味道,讓兩國人民的友誼從味蕾升華為情感。在菲律賓辛勤耕耘的王順國團隊收獲了來自當地農民最質樸的敬意與謝意。這也讓“推廣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這一美好期許,落實在人的一日三餐中,落實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現實中。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只有最好的種子才能獲得“通行證”。除了將種子帶到全世界,隆平高科還在亞洲多個國家建立了研發基地和育種站,依托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的領先優勢,以投資與貿易的方式,在世界各地播撒中國的種子。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一粒粒小小的稻種,是數十載春耕秋收的時光蘊藏,是“推廣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豐收夢想,也是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份最有意義的禮物。
正如雜交水稻的種植離不開四季輪轉、水土調和的自然之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國門,走向全球,播撒著共建共享共贏的種子,種出了攜手共建“持久和平、繁榮穩定、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