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挺喜歡這部電影的。
電影劇情挺精彩的,一波三折,險象環(huán)生,特效也非常震撼,驚心動魄,讓人看得很揪心。
電影里有不少淚點,主題鮮明,以攀登者的故事為主的主旋律愛國電影,涉及國家,個人,集體,榮譽,生命,信念和愛情,可以說,當年那些勇攀珠穆朗瑪峰的人都是無所畏懼、值得歌頌的英雄。
他們都有著堅定的信念以及強大的愛國精神,電影里很多畫面都讓我感動落淚,不只是我,點映場很多觀眾都看哭了。
結尾彩蛋成龍的客串和歷史上真實紀錄片也相當感人。演員方面,吳京和張譯的演技真的精彩,可以說是影帝般的演技了,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的演技相當出彩,其他配角也沒拖后腿,特效方面,電影有2000多個特效鏡頭,展示了風雪交加的寒意和珠峰的陡峭驚險,2D畫面非常逼真,他們登山的過程看得我都替他們緊張,有極強的代入感。
但我預感上映后,電影的口碑可能會兩極分化。
電影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李國梁和西藏女孩的感情戲有些拖沓,章子怡的配音嘴型有些對不上,細節(jié)似乎有點問題,故事沒有更深度地展開,有些配角形象不夠豐滿……但總的來說,瑕不掩瑜。
國慶看這部電影,你真的會很感動的,尤其是最后國旗飄揚的畫面,壯觀又美好,很是震撼。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但在我眼里,《攀登者》還是一部質量不錯、值得一看的電影,歷史上的攀登者,都是值得銘記的英雄。
這部電影還是國內首部戶外攀登題材的電影,它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其中蘊含的意義更是值得深思。
1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意義
眾所周知,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它長年積雪,地形險峻,有著無數的冰川、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huán)生的冰崩雪崩區(qū)。
珠峰一帶氣溫極低,天氣惡劣且異常多變,峰頂溫度長年在零下34度以下,最低氣溫可達-50℃,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由于氣候極度寒冷,它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
攀登珠峰從來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哪怕到了現(xiàn)在,依舊有許多人喪生其中,可何況是我國的60年代?
那為什么非要大費周章、消耗財力物力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呢?這是有真實歷史背景的。
當時中國百廢俱興,實力不夠強大,和鄰國尼泊爾就領土歸屬權問題無法達成共識。
尼泊爾不肯承認珠穆朗瑪峰是中國的國土,幾次談判無果,他們有人甚至在談判時嘲諷中國人,覺得沒登過珠峰的中國人沒資格占領珠峰。
為了奪回主權,周總理下令組建中國登山隊,誓要登上珠峰,維護我國領土。
可攀登珠峰哪有那么簡單?尼泊爾可以從他們國家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而我們國家只能從北坡上去,這條登山路異常艱辛,千百年來無人成功登頂,被稱為是“死亡之路”。
更何況當時我們國家經濟落后,各方面條件都不夠好,當年的登山隊員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但我們中國人從來不畏任何艱辛,就算世界第一高峰也無法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就像電影里所說的,我們就算付出一切代價,也要登上珠峰,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珠峰上留下了中國人的腳??!
2 1960年中國就已登頂珠峰,卻不被世界承認
電影里的主角方五洲、曲松林一行人雖然成功登頂珠峰,卻因為丟失了攝像機,而沒跑到珠峰頂上的畫面,所以西方國家拒絕承認中國人登頂。
在那些西方國家眼里,中國人不可能登頂。
方五洲、曲松林他們倍感無奈,卻又無能為力,曲松林甚至為此憎恨方五洲——因為方五洲是為了救他而放棄了攝像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局面,在曲松林眼中,國家大于一切,包括他自己的生命,他不想成為茍活的幸存者,而想成為一名為國爭光的英雄。
多年之后,國家決定重建中國登山隊,方五洲與曲松林重聚,曲松林對他仍抱有怨恨,于是問如果遭遇意外,他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方五洲表示沒有后悔舍棄攝像機救了曲松林,但換作是他,他寧愿犧牲也要保護攝像機——這樣的覺悟和高度,怕是普通人用盡一生也無法企及。
1975年,曲松林擔任登山隊總指揮,方五洲率領中國登山隊成員向珠峰進發(fā),他們彼此都很明白,這一次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后一次登頂珠峰的機會,如果失敗,很難重來。
他們甘愿付出一切代價攀上珠峰,有對過去的不甘心,有洗去恥辱的渴望,有對已犧牲的隊長的緬懷,有對挑戰(zhàn)極限的信心,更有著堅定的信念與濃厚的愛國情懷。
他們拼盡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代價,也站在珠峰頂上,為國爭光,測量珠峰的新高度,并讓全世界人看到。
3 愛國情懷、生命意義,國家二字,重于泰山
看《攀登者》,我數次落淚,為攀登者們強大的愛國精神和堅定信念而感動。
方五洲一行人登頂過程異常艱辛,珠峰北坡有兩個臺階,第二臺階陡峭險峻,他們第一次登頂時,冒險采用了“人梯”,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萬丈深淵,曲松林為了成功登頂,不惜光腳攀登,因此凍傷了腿部,落下了終身殘疾。
而1975年的登頂,依舊困難重重,他們途中經歷了雪崩、風暴的襲擊,在嚴酷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下,人類是多么渺小脆弱,甚至不堪一擊。
但登山隊友們不肯放棄,一往無前,胡歌飾演的楊光想要登上珠峰,向死去的父親證明自己活著的意義,但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發(fā)生意外,雖然存活了下來,卻永遠地失去了一條腿。
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前期很不理解曲松林的行為,覺得他是在故意為難自己,直到曲松林告訴他真相:他是登山隊的攝影師,任務極其重大,曲松林不想他像過去的自己那樣,完不成任務,一生抱憾,所以對他極其苛刻的目的,是想讓他更加變得強大。
李國梁意識到這點后,逐漸成長起來,在方五洲帶隊第一次登山失敗后,他主動扛起責任,提出要進行第二次攀登,身為新隊長的他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在遭遇危險時,毅然選擇留下了攝像機,而犧牲了自己。
在他心中,個人的榮譽、生命固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集體乃至整個國家的榮譽,國家二字,沉重如山,是責任,是使命,也是信仰。
4 徐纓與方五洲的愛情令人動容
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學家徐纓與方五洲的愛情也令人感動,方五洲曾經許諾要在登珠峰歸來后告訴徐纓一句話,可等他歸來后,沒能成為真正的英雄,他們也因種種原因而錯過彼此。
直到徐纓從蘇聯(lián)學成歸國,成為氣象學專家,奉命前往珠峰援助登山隊時,他們才再度重逢。
起初,徐纓一副看淡過往的模樣,只想與方五洲好好合作,可在登山過程中,他們互相理解并體諒了對方,于是冰釋前嫌,方五洲答應徐纓,要在成功登頂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可沒想到徐纓卻為了幫助他登頂,不顧生命安危冒險探測風力……
在最后,方五洲終于還是對徐纓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我愛你,我想娶你?!?/p>
徐纓與方五洲心里的那座大山,徹底消失了。
他們的愛情是純粹的,熱烈的,至死不渝的,雖然無法長久,但卻刻骨銘心,讓人為之動容。
電影其實還有很多打動我的地方,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電影結尾,方五洲一行人終于成功登頂,將五星紅旗插在珠峰的那一幕,國旗在天空下飄揚,無比壯美。
在現(xiàn)實中,1975年的這次登珠峰的確意義非凡,它首次在珠峰設置3.5米的覘標,通過6000米以上的6個測繪點,測定珠峰高程為8848.13米。
這一高度是中國的新高度,被全世界公認!
電影結束后放出的歷史真實記錄片,更是看得人激動萬分,愛國感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對于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勇于攀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隊員,我心里始終抱著佩服與敬仰之情。
《攀登者》監(jiān)制徐克曾說:“珠峰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現(xiàn)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p>
而這也正是《攀登者》展示給我們的核心精神,致敬歷史上的中國登山隊,也愿攀登者的精神能夠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突破極限,不畏挑戰(zhàn),一往無前,敢于攀登生活的高峰。
夏與至,特立獨行的青年作者,寫清醒的文字,想和你說一句晚安,愿陪你度過漫長歲月,微博@夏與至V,公眾號:夏與至(xiayuzhi1),新書《你不努力,沒人替你成長》《吃得了苦扛得住壓,世界才是你的》《每一個耀眼的將來,都需要努力的現(xiàn)在》熱賣中,期待相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