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壽險同事的一封信
這世間,還有很多我們本來知道卻以為自己并不知道的事。
這世間,還是很多我們本來可以做到卻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我們要努力把公司從壽險銷售公司建設成為解決民生、維系社會安定、促進家庭和諧的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金融服務機構;
▲我們要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本地就業人數最多的愛心公司;
▲我們要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本地員工平均工資最高的熱門公司。
如此,作為“人壽保險人”,我們和我們的家人都會感到驕傲、榮耀、自豪!
目標明確了,關鍵看執行,100%執行。
我們要有三大意識,即大局意識、危機意識、主人意識。
我們的內心認為,公司就是“家”,是我們的“大家庭”。作為公司員工,我們思考問題,一定要站在公司(“公司”就是“廣義的個人”)而非狹義的個人角度去思考,員工和公司是一個整體,是唇與齒的關系,是大我與小我的關系,大環境與小環境的的關系,唇亡齒寒。在壽險公司的經營中,常常遇到的情形是,公司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逆境,然而此時員工個人卻處在順境或俗境中,至少員工的危機意識程度與我們“大家庭”——公司的危機現實不一致。
這樣的最終結果會是怎樣?“大我”與“小我”同樣受傷。
公司有愛,企業無情!
與其這樣,倒不如樹立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和主人意識,以司為家,榮唇與共,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遇到問題,習慣性地反問自己:“如果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會怎么做?”如果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小我都能做到如此的話,一家公司,想經營不好都會很難。
因為,沒有經營不好的企業,只有經營不好企業的人。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工作效率。
我們要有三大力量,即學習力、忠誠力(度)、執行力。
每位員工,判斷其能否可持續發展,文憑并非最主要的,而是是否具備學習力。只要你具備學習的意愿,公司就會給員工學習的能力,條件和速度。
學習力隨時會體現在工作中,因此,最杰出的員工,往往具備工作兩性:悟性與靈性。
忠誠力,不要狹隘地理解為對上級忠誠、對領導忠誠,私人關系好,這太片面、太狹隘,也不可取。忠誠力(度)是指對崗位的精熟、對工作的敬業、對事業的主動積極認真用心。
執行力,強調100%執行。作為壽險公司的經營,一般經營方向是不會有問題的,在眾目睽睽之下方向錯不了,關鍵看執行。有句名言,“一流的策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策略一流的執行。”說的就是執行的重要性。
我們要有三大管理,即定崗管理、互補管理、走動管理。
保險公司的后援同事,從壽險經營管理的特點來講,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如何做好管理,至關重要。
定崗管理,強調的是定人定崗,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定崗管理是一種“責任制”的管理模式,能做到各負其責,將事情做完,但不一定能將事情做好。這種管理模式不錯,是很多企業通用的一種管理模式。不過,這種管理缺乏競爭力,這只是一種合格的管理,能打60分的管理。
互補管理,可以合理高效調動資源,加強職能部門間的分工之外的相互協作。同時,互補管理也是一種“一站式服務”,需要各部門、各業務渠道通力合作、功能互補。比如,比如對待客戶打來的一個咨詢電話,不管打到了哪個部門,都不推托或者讓客戶重撥電話到相關的“正確”部門,只要客戶撥通的是我們自己所在保險公司的電話,這個接電話的人不管是否對客戶所提之事直接經手或者直接負責,也要迅速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一站式”解決客戶的疑問或要求。
互補管理是一項很有效的管理,但也只能打80分,能打更高分的管理是“走動管理”。走動管理方式是西方國家企業中的領導人普遍采用的一種管理模式,這些企業主或者職業經理人會經常性的用走動管理去了解、掌控各職能部門的運營狀況。事實上,走動管理,在保險公司經營中更值得推廣,因為這種管理模式非常符合保險公司的經營特征。尤其是對于銷售團隊的管理,更有必要實施走動管理,將“走動管理”直行到底。
保險公司團隊管理是一種非現場的管理,“業績出在市場而不在職場”,“走動管理”卻恰好可以將非現場管理有效地變成現場管理。當前我國保險公司的產品銷售實行的是一種代理人制管理模式,銷售人員的工作主要表現在市場上的活動而非職場上的活動,是一種非現場工作方式,管理者不可能對之實施現場督導、管理。代理人在市場上展業遇要的大多是客戶的拒絕、當然也有成功簽單的情形,代理人回到職場后的表現甚至面部表情,管理者均要密切關注。代理人從市場回到職場后,我們要給予其關心、“療傷”、輔導,解決代理人在市場上遇到的問題,包括展業技術問題和情緒問題,這些工作,都需要通過“走動管理”來完成。同時,要將保險公司團隊管理從“非現場管理”轉化為“現場管理”,記錄管理也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控制手段,通過記錄,如工作日志、經營日志、準主顧卡、百分卡、保戶卡、一周工作指南等記錄工具,可以及時了解代理人在市場上的活動情況。
世界上最偉大的社會學家通過反復調研、論證,人的一生中讓人的靈魂最恐慌、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結論竟然是驚人的一致:工作。
我經常講,“工作不是生活,家是生活,工作服務部于生活。”,然而,由于我們的生活、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了“工作”上,因此,最智慧的辦法是,把愛人父母孩子作為自己的“小家”,把公司作為自己的“大家”。
為此,作為你們的家長和家人,有6句話與你們分享:
學習是長期的,要養成習慣;
工作是辛苦的,要注意休息;
心情是多變的,要知道調節;
情感是稀缺的,要懂得維系;
追求是無窮的,要有所取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