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于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去世,享年89歲。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官微消息
戴鐵郎:原籍廣東惠陽,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國。
1953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后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
1957年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曾在30余部美術片中擔任動畫設計、動畫設計。
1979年,任導演兼美術設計。
《黑貓警長》最早創作于1984年,是中國動畫史上第一部成系列的動畫片,在這之后木偶片、剪紙片都出現了系列化,《葫蘆兄弟》、《阿凡提》等系列動畫片應運而生。
作為動畫系列片的“先行者”,1984年開始創作《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在藝術創作上是公認的“領先”。
84版《黑貓警長》的制片主任,戴鐵郎的好友、學生印希庸說,戴老本身是個很洋派的人,他本身是歸國華僑,“當年他拍《黑貓警長》的時候我印象很深,他一手吃面包,一手就著冰激淋。”直到現在85歲了,還喜歡喝冰可樂、喜歡吃面包。
當時想把《黑貓警長》做成系列,就是想引進他在外面看到的不同于傳統的觀賞形式,那時系列片在國外已經很流行了。包括黑貓警長時尚的服飾造型、在當時充滿想象力的武器設計,都反映了戴鐵郎的“超前意識”。
不過在《黑貓警長》問世前,戴鐵郎在美影的工作也是比較曲折,因其父親曾跟著潘漢年做情報工作,所以戴鐵郎從小是許多當時大人物都認識的“紅小鬼”。
初進美影廠時,他也是一時風光,和他同班的幾個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班同學的檔案都是他一并帶來上海的。后來因為父親受到潘漢年問題的牽連,戴鐵郎這個“紅小鬼”成了“黑小鬼”,多年沒有正兒八經干過特別重點片子的重要職務。而潘漢年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但當時戴鐵郎已經52歲了。
對于美術動畫事業的以及生活的熱愛,使戴老始終沒有放棄藝術上的追求,以其52歲知天命的年齡,創作出了經典的《黑貓警長》
可惜的是,由于市場和經費的問題,只創作了5集
最后,來看一看戴老參與過的這些動畫片
《驕傲的將軍》 (1956)——動畫師
《過猴山》 (1958)——動畫師
《小蝌蚪找媽媽》 (1960)——動畫師
獲1961瑞士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法國1962年第4屆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
法國1964年第1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南斯拉夫1978年第3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法國1981年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屆國際兒童青年節二等獎
《小溪流》 (1962)——動畫師
《牧笛》(1963)——動畫師
獲1981年丹麥第3屆歐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銀質獎
《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服裝設計
《放學以后》 (1972)——動作
《奇怪的病號》 (1978)——服裝設計
《象不象》 (1978)——美術(制作設計)
《母雞搬家》 (1979)——美術(制作設計)/導演
《我的朋友小海豚》 (1980)——導演
獲1982年意大利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總統銀質獎
《九色鹿》 (1981)——導演
《小紅臉和小藍臉》 (1982)——編劇/導演
《黑貓警長》獲 (1987)——美術(制作設計)/編劇/導演
獲廣電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
其中第一集于1985年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
第四集于1987年獲首屆優秀兒童少年電影油娃獎
《森林小鳥和我》 (1990)——美術(制作設計)/編劇/導演
《警犬救護隊》 (1993)——美術(制作設計)/編劇/導演
戴老走好,森林公民向您致敬!
動漫異次元整理編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