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門口有了小鐵桶,我們村的生活垃圾就有了‘歸宿’,不僅沒有臭味,一桶桶的垃圾還被用于發電。”黃山市居民胡先生所說的小鐵桶,就是黃山中環潔城市環境管理有限公司智慧環衛系統中的垃圾收集桶。近年來,黃山市運用市場化運營、“PPP模式”等手段,大力推進智慧環衛,解決了“垃圾圍城”和農村“臟亂差”難題。
深秋十月的黃山,放眼望去,水墨丹青,處處可入畫。美麗的徽州大地,處處散發著生態的魅力。然而幾年前,這里的村莊和鄉鎮也被生活垃圾處理難題困擾,以往生活垃圾大多拋棄河道、堆集焚燒、土法填埋,導致了垃圾或污染水源,或嚴重破壞河道及村莊風貌環境。
為了保障新安江流域生態環境,從源頭上杜絕污染發生,2017年10月,黃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以PPP形式進行總體實施,通過招標交由專業機構運營,總體規劃設計了從前端農村垃圾保潔收集、壓縮轉運直至末端處理的整體垃圾處理體系。
記者走進中環潔城市環境管理有限公司,操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全域垃圾治理智慧環衛系統的操作,在環衛一張圖系統中可以清晰便捷地看到現在和過去的位置軌跡路線。點擊任何一個環衛工圖標,可以通過車載視頻看到環衛保潔員開車走街串巷清掃、回收垃圾,村民家門口的分類垃圾就這樣被保潔員“上門取件”,像收快遞一樣。
通過智慧環衛系統,后臺可以實時和一線管理人員,車輛作業人員保持系統溝通,完成作業調度,以確保作業段達到質量管理要求。再加上無人機巡視,海陸空三位立體協同,保障黃山環衛工作質量和城市環境質量。
垃圾清理固然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日益增多的生產生活垃圾。為此,今年年初,黃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項目在全市正式接管運營,黃山市所有農村生活垃圾被壓縮轉運至市焚燒發電廠,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如今黃山農村的生活垃圾,因引入PPP模式治理后,曾經人人掩鼻路過的垃圾池再也沒有,轉而變成了可以當作燃料焚燒再利用的“香餑餑”,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城市的環境。智慧環衛系統的建設不僅為環境治理中的智慧助手,也成為生態黃山建設中的綠色引擎。(喻思南 周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