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我在做呼吸練習的時候沒有什么感覺。
Giten:你沒有感覺,是因為你不想感覺痛,所以你把感覺關閉了。你無意識做出一個決定:我寧可什么都不要感覺,也不要感覺痛。
你有可能只切斷痛的感覺,但不切斷愉悅的感覺嗎?如果你決定不去感覺痛,你也感覺不到愛。沒有感覺也是一種感覺,那已經是一種感覺了,它就是引領你去感覺到更多。
學員:在呼吸過程中情緒來了可以進行釋放嗎?
Giten:情緒釋放是有一定價值的,尤其是對那些從來沒有釋放過的人來說。
問題是人們往往會卡在這個層次上,認為情緒釋放就是把頭腦里的東西丟出來,感覺很好。問題是同樣的模式會一直重復,情緒會持續累計。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呼吸過程中把身體啟動、激活,把注意力放在身體感知,而不是卡在情緒里,這樣會有改變。這樣情緒宣泄的強度自然降低,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回來。
學員:昨晚回去打坐了40分鐘,感覺身體里面的細胞一直在碰撞,很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Giten:我們這一整天做的工作,開始去解開身體很核心的緊張,把組織打開了。從物理上我們知道什么東西是釋放,釋放的是熱。你的身體核心組織原先是緊縮的,需要能量才能讓它保持緊縮。比如握拳,你要保持拳握緊,你需要多少能量才能讓它保持呢?
同樣,你要讓身體保持緊張,你需要很多能量才可以讓其抓得那么緊。突然之間讓它松開了,熱是很自然的現象,有時候你會覺得很累,但是一旦恢復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好多能量。因為那些用來緊抓住的能量,現在可以做其他用途了。
身體工作通常會經歷一種現象叫好轉反應——當事情變好之前,會轉壞。你覺得自己比之前更遭的原因是因為你開始有感覺了。之前的生活里面你幾乎感覺不到什么,你做一些工作后你會感覺很糟。你需要經歷這部分才能從另一邊出來,這是事物運作的方式。有的人會感覺發燒,但繼續探索,它很快就會過去了。
學員:身體出現任何的反應,疼痛、發麻、想要嘔吐,是繼續保持呼吸的狀態嗎?
Giten:你做的是對的,身體不管有什么反應,你可以稍微慢下來,確保自己是OK的,然后繼續呼吸,讓自己穿越這個部分,就會有什么被打開來。
學員:聲音療愈進行到大部分的時候,我的左側從腰到腿很痛,今年和去年完全一樣。
Giten:你的身體在引起你的注意,讓你注意那個部位。聲音療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特別是鑼,從極低到極高的頻率都有。
學員:在呼吸結束后,我的意識到了一個很空靈的地方,感覺不到身體。
Giten: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用呼吸來工作,它讓我們進入一種很深的,能夠讓人放下、放開來的狀態。那種超越頭腦、超越身體的空間是很美的,好好享受。
學員:過去2年我接觸很多其他呼吸方式,這是第一次用您說的方式,用嘴巴呼吸,發現吸氣有些困難,特別是很深的呼吸時。如果不是很努力保持吸氣,我就會在念頭中。為什么用嘴巴呼吸?
Giten:呼吸的方式有很多種,也有其很美的地方。透過嘴巴呼吸是因為一次可以帶進大量的氧氣,快速讓身體充氧、充能。這是一種很特定的技巧,是一種很古老的技巧,能讓人進入類似催眠的狀態,進入無念的狀態。
當不斷通過嘴巴呼吸,身體會產生一些反應,頭腦會停下來,所以你會只剩下身體的經驗,你也不會去詮釋它。所以這是一種把頭腦放下,待在身體感知并且走得更深的方法。
對于一些人一開始用嘴巴吸這么多的氣是很挑戰的事,這是OK的,需要花點時間來適應。有時我們上顎會無意識垮掉,喉嚨緊縮。吸氣意味著什么?當你出生的時候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吸氣。
吸氣就等于生命,當你開始深深地吸氣,你就變得更加活生生。你會變得比較性感,心變得更加地敞開。
生物能呼吸律動是有力量的,可以把情緒帶到表層。所以當你不想感覺的時候自然會屏氣,當你想要多一點感覺的時候,你就會更深的呼吸,會有更多的感覺、情緒。
去擁抱你感覺到的一切,我們往往會把悲傷推開,因為沒有人會喜歡,這樣做會否定我們的感受。完全允許、擁抱它,你就不會卡住,很快就可以穿越。
學員:做呼吸時感覺手麻,有時候會覺得有電流一樣,脖子卡的地方開始震動起來,請問這種像過電一樣的感覺是什么?
Giten:你的氣被喚醒了,以前是沉睡的,現在它被喚醒了。你感覺到是很好的,因為我們呼吸就是要喚醒這些能量流。中醫里講能量通過經絡流動,現在你感受到能量在身體里流動,這是很棒的經驗。
以上文字是生物能呼吸律動體驗班上學員與吉騰Gtien的部分互動,今年11月,吉騰及其資深助教團隊將再次來到成都,運用呼吸,啟動自我療愈本能、完善性格結構,恢復神經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導師介紹
吉騰 Giten
全球生物能呼吸與創傷釋放學專家
紐約呼吸能量學院創始人
歐洲身體導向療愈學院創始人
課程資訊
【主題】生物能呼吸律動——療愈創傷 平衡身心
【導師】吉騰 Giten(美國)
【時間】11月23~24日(周末)
【地點】四川·成都
【學費】3880元/人,超值體驗價1880元/人,11月16日前報名1680元/人
【咨詢】186 8125 6277 紫竹
135 7085 8794 張萍
199 4949 2834 黃麗
(微信號亦手機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