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riginal
-
今天,我們一起走入傳統文化類——多彩之韻獲獎者朱文軍的攝影之路。
傳承好民族文化是攝影人的責任。
—— 朱文軍
朱文軍
朱文軍,系貴州省都勻市人,2005年畢業于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都勻市攝影協會副主席,現任都勻市第七小學美術教師。2010年開始發表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攝影大展并獲獎。其部分作品《山里娃》在第四屆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獲優秀獎,《冬天里的一把火》榮獲大眾攝影佳能感動典藏月賽一等獎,《傳統制茶》榮獲貴州省第十二屆攝影藝術展銀獎,云上丹寨.攝影月賽金獎,《山村小學》榮獲貴州省第十三屆攝影藝術展金獎,多幅作品在都勻第五屆、七屆、八屆、九屆國際攝影藝術博覽會展出。
《水書傳承人》朱文軍 / 攝影
傳統文化類——多彩之韻獎
在都柳江水系陽河河畔、巍峨險峻的歸蘭山下,身著本民族服裝的老中青幼水族同胞,放下手中的“活路”,每天堅持自覺坐在教室里,系統地學習老祖宗流傳下來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文化瑰寶——水書。
“記錄、傳承好民族文化是每個攝影人的責任。”朱文軍說。
為了進一步了解水書的傳承過程,朱文軍和攝影家們邀請水書傳承人韋國權老人,將水書傳承過程一一呈現。朱文軍介紹,“2006年6月,水族的水書、馬尾繡和端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朱文軍拍攝的水書傳承人組圖,獲2019多彩貴州·第十二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傳統文化類——多彩之韻獎。
據《水族簡史》記載:水族是中國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駱越”的一支發展而成的單一民族。主要聚居珠江水系都柳江沿線的崇山峻嶺中,都勻水族主要居住在歸蘭水族自治鄉(原陽河、奉合、基場三個水族自治鄉合并而造成),是水族的“內套”,如今,都勻成為黔南、貴州乃至“中國水族第一鄉”。
水書是水族同胞記載民間、民俗文化的文字符號(俗稱水書),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自然形成了一種豐富而獨特的水族民俗民間文化,逐漸形成了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的水族文獻。水書相當于漢族的《易經》,是水族的百科全書,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書主要靠民間手抄、口傳的方式流傳后世,因此流失情況比較嚴重。中外許多專家學者通過對散落民間收集到的7000多冊珍貴的水書原件進行潛心研究,水書從原有的400多個增加到有800多個文字,加上異體字,共有1400多個文字。2002年3月,水書被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列為首批48件文獻檔案,列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人將水書用口傳、手抄的形式流傳下來,朱文軍說,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參與到保護“水書習俗”的隊伍中來,搶救文本,研習文化,讓這紙上的‘活化石’更好地傳承下去。
朱文軍拍攝的水族水書傳承人,包括傳承人本身、所處環境以及水書,較為系統闡述了少數民族為數不多的特有文字的傳承,也傳遞了傳承水書的理念,拍攝手法較為突出,且拍攝地也是中國國唯一水族自治縣。
完
Recommend
圖片來源: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
文 字:周嫻
編 輯:謝思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