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鄧云】7月18日,在下線325天后,滴滴順風車首次舉辦了媒體開放日,滴滴順風車負責人也現場公布了整改期間的階段性安全產品方案。在滴滴順風車下線的近一年時間里,嘀嗒出行、哈啰出行、高德等迅速搶占順風車市場。
然而,在滴滴順風車因安全問題進行整改,上線時間不確定至今,其它平臺的順風車安全問題也同樣令人關注。近日,乘客艾女士向環球網記者反應,自己在乘坐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時就遭遇了司機的“咸豬手”。
高速應急車道停車一小時 女乘客坐順風車遭遇咸豬手
艾女士告訴環球網記者,自己在7月19日下午在嘀嗒出行上喊了順風車從深圳回東莞,在上車后發現副駕上還有一個人,行駛期間司機一直在找艾女士聊天。在駛入高速路后,司機將車停在應急車道后睡覺一小時左右,還對乘客艾女士伸出了“咸豬手”。
“司機一路都在跟我搭話,問我有沒有男朋友,還問我玩什么游戲,給他也下一個,我戴耳機裝作聽歌沒理他。上高速后他說累了要睡覺,然后停在應急車道睡了一個小時左右,睡醒后伸懶腰故意把手伸到我身邊碰我的腿,然后還碰我肩膀和胸。”艾女士對記者說道。
艾女士拍攝的視頻截圖。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根據艾女士拍攝的視頻顯示,該嘀嗒順風車司機將手故意放在后排艾女士的腿部位置,并在開車過程中出現了抽煙、微信聊天等多項不合規的舉動。
在行程結束后,艾女士給了司機差評,并進行了投訴。隨后,艾女士又通過微博發布了此次行程的詳細過程,熱心網友看到后紛紛留言關心,評論數量上百條。
“我發微博后嘀嗒的客服給我打電話核實了行程,說會對司機進行封號處理,然后給了我20元優惠券。還好我那個安全帶是壞的,萬一當時司機有什么過激行為,我立馬就能下車,還是在高速路上。”艾女士說。
艾女士的投訴記錄。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除艾女士外,乘客楊先生也向環球網記者反映,自己在7月10日上午9點時,在嘀嗒出行上預約了12點去往機場的順風車,在司機接單后預付了車費,但是近12點楊先生打電話給司機詢問到哪時,順風車司機卻表示司機沒有接單掛掉了電話,隨后訂單也被取消。
此外,楊先生還表示,7月18日自己再次通過嘀嗒出行喊了順風車從機場回家,同樣是在司機接單后預付了車費,但是司機僅在嘀嗒出行APP的聊天頁面詢問乘客到哪了,兩分鐘后司機告訴乘客“聯系不上你,取消了”,而楊先生并沒有接到任何嘀嗒出行順風車司機的電話。
嘀嗒順風車司機臨時取消接單。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嘀嗒客服永遠只會說不好意思影響您的使用體驗,然后最多給你個五塊八塊的優惠券,要真的是因為嘀嗒耽誤了我趕飛機,那帶來的改簽之類的費用誰來給我承擔?我回來的時候那個司機根本沒打電話給我,在聊天頁面就說聯系不上我,我才兩分鐘沒回而已。”楊先生對記者說道。
“咸豬手”、漲價、取消訂單... 嘀嗒出行問題不斷
環球網記者在微博搜索“嘀嗒出行”發現,不少用戶在微博吐槽嘀嗒順風車的服務,吐槽的主要問題都集中在“車主接單后隨意取消訂單”、“車主未經同意私自拼車”、“擅自繞路”、“車主私自加價”等方面。
微博網友吐槽嘀嗒出行。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記者隨后測試嘀嗒出行順風車車主認證過程發現,嘀嗒出行中對于車主認證的過程比較簡單,只需車主提供車牌號、型號、顏色、駕駛證、行駛證、車輛照片等即可。
記者就車主認證問題詢問了嘀嗒出行客服人員,客服表示,車主認證的要求是本人駕駛證,65周歲以內,駕齡滿一年;3年內無酒后駕駛、危險駕駛、吊銷駕照記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要求。
因順風車主的門檻較低,對車主的審查管理不嚴,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被用戶頻頻吐槽。
據企查查顯示,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目前主要是經營出租車和順風車兩大業務。其主體公司為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兼法人代表宋中杰。
嘀嗒出行融資歷程。 (數據來源:企查查)
2014年9月,嘀嗒拼車上線后,上線僅兩個月便拿到了IDG的一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隨后嘀嗒出行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總金額超6.8億元人民幣。
據嘀嗒出行官網介紹,截止到目前,嘀嗒出行平臺已擁有超過9000萬用戶、1250萬車主。
安全問題才是順風車被關注的焦點
從一開始的拼車軟件,到后來的專業順風車平臺;從一家獨大的滴滴順風車在2018年8月全國范圍內下線,到哈啰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相繼趁機搶占順風車市場,瓜分這個行業的“大蛋糕”。順風車市場經歷了一個“過山車”般的階段。
順風車市場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安全性也成為伴隨其成長、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在滴滴順風車因安全問題下線整改至今的同時,大家更多的關注對象是滴滴順風車如何在安全方面進行整改,卻忽略了除滴滴之外的其它順風車平臺目前的安全現狀。
2019年1月26日,廣州乘客馬先生通過嘀嗒順風車出行時,司機私自加價未遂,持刀砍傷乘客后逃離現場。事后嘀嗒回應稱永久封禁涉事車主平臺賬號;
5月,昆明在校女大學生使用嘀嗒出行順風車返校,順風車車主竟直接表示“摸腿就可以免單”。事后嘀嗒回應稱已對該車主賬號進行了封禁處理;
5月,哈啰順風車被爆料司機載客中偷拍乘客,且以女性乘客居多,并將偷拍視頻上傳至短視頻渠道。對此哈啰出行回應稱,已在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并聯系車主進行查證,一經查實立即封號處理;
5月,廣東乘客乘坐哈啰順風車,投訴車主違規拉客被恐嚇:他說再吵就要強奸我們。隨后乘客報警,哈啰出行事后回應稱對司機永久封號;
6月,網友爆料稱,哈啰順風車中出現大量低俗、涉黃等不良信息,訂單的出發地和目的地被改為“喝酒了好難受可以送我回去嗎”、“老公不在家一個人太寂寞”等不雅字樣,事后哈啰出行回應稱本次事件系平臺遭到了惡意攻擊...
然而,這些還僅僅只是順風車市場被爆出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
市場準入門檻低,背景審查不嚴,對司機線下培訓缺失,平臺運營不規范、對用戶反映問題處理不及時、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導致了順風車市場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也影響了順風車行業的發展。
在發生安全事件后,滴滴順風車整改至今仍未上線,其它順風車平臺趁此搶占市場,但似乎忽略了順風車的安全問題。順風車的安全問題,更多應把關注點放在事前的預防控制和事中的應急措施上,而不是一味地體現事后“很抱歉給您帶來不好的乘車體驗,我們將給您贈送一張5元嘀嗒券”之類的的應對方案。將風險扼殺在萌芽階段,不要讓嘀嗒順風車、哈啰順風車等成為下一個整改前的滴滴順風車。
責任編輯: